后记
后记
《红光农场志》(1986~2000年)(以下简称场志),是以反映1986~2000年农场15年改
革进程和实际成果这样一条主线来编写的。《场志》在编写过程中,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反映了农场改革与发展15年历程及史实。
《场志》的编写主要是通过调查走访、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外场的编写体例,按年索事,按事
索人,以史为经,以志为纬,经纬交织,本着前后书相联系,有交待、衔接紧密的原则撰写的。
在场志成书过程中,我们得到总局、分局史志办和场史编纂委员会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
指导。在编写中,编撰人员曾参加总局史志办举办的培训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史志编修的基
础知识,分局志办的领导多次过问农场修志进度,人员配备及经费落实情况,这对我们当时开
展的编修工作都起到极大的指导和保证作用。特别是在资料的搜集、归纳过程中,我们得到许
多离退休老同志的支持和帮助,许多失散的珍贵资料失而复得又得到追记;有关科室及部门以
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场史办积极提供详实的历史资料,使《场志》的史实较为充实;档案室、统
计部门配合场史办工作,提供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所有这些,都为《场志》的成功编
写创造了条件。在此,编者对这些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地感谢!
今天,当把这部《场志》奉献给读者时,这对史志办来说,无疑是件喜事,能将15年辉煌
的改革历史和艰苦的改革进程展观给大家,我们感到没有辜负农场党委及全场人民的厚望。在
此之余,我们也感到忐忑不安,因为我们深知水平、知识不高,理论、实践积累不足,难免会
有诸多失误和纰漏之处,敬请领导、专家及广大读者指正。
编 者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