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壤利用 嘉荫农场可耕地面积352951.12亩,其中耕地面积242240 亩,通过土壤普查看,耕地
的土壤类型以白浆土和棕壤土为主,其两大土类占总面积的61.92%,而草甸土类只占28.33%,
其中潜育草甸土和白浆化草甸土两个亚类的总面积又占草甸土类的53%。由此可见:耕地是以
低产土壤为主要分布。土壤的理化性状不良,养分含量低。
全场土壤养分分析表(1974年分析)
表1—1
续表l—1
从土壤养分析结果看,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5%间,平均为4.992%,较全国土壤丰富,
但较黑龙江省其它农场低。全氮含量在0.1~0.029%之间,平均为0.27%。全磷含量在0.02~
0.2%之间,平均为0.1274%,比本省其它农场低。
土壤的利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970年以前,全场处于不稳定时期,用地不养地,对农田基本建设重视不够。据统计,
l970年以前,共修水利总土方只有20.4万立方米。单一施用化肥,很少施用有机肥。耕作粗放,
连年耕翻湿整地,致使土壤结构严重破坏,耕层板结,犁底层紧实。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根
据资料,原荒地有机质含量在7~11%,到1970年耕地的有机质含量降为4~5%,不到l0年就
下降了42.7~54.5%。
二、第二个阶段
1970~1976年,注重了土地的养用结合,并逐步形成了以深松为基础,以垄作为主,垄平
结合、翻耙结合的耕作制度。加强了田间管理,重视了农田基本建设,增施有机肥。据统计:
1970~1976年共修
水利土石方达81.6万立方米,是l964~1969年的4倍。施有机肥25669吨,是l964~1969年
的24.7倍。
三、第三阶段
1977—1985年,农业生产向更高水平发展。重视了以深松为基础的翻、耙、搅及原垄种结
合的耕作制,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特别是把茎杆还田纳入耕作体系,不断扩大还田
面积,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较前一阶段有所增加,农作物单产不断提高。
土壤养分情况总表
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