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自然灾害及防护

第七节 自然灾害及防护



建场以来,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涝灾、雹灾、雪害。
  旱灾以1973年、l978年,l979年最重。l973年降水量484.3毫米,虽然只比平年少63.2毫
米,但7月份高温少雨造成小麦大量不孕穗,最严重的不孕穗率达40%,同时造成大豆落花落
荚,该年粮食亩产只有48.15公斤。1978年、l979年两年降水量分别为462毫米,322.3毫米,
春季80%地出苗不齐。5月16日以后播种的大豆缺苗严重。特别是1979年比历年雨量少225.2毫
米,不仅影响出苗,而且影响全期生育。旱灾程度比l973年严重,但由于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农
业措施,因而粮豆亩产仍达到75.5公斤。春季干旱是经常发生的,1979年以来除了采取耙茬,
原垄种,秋起垄、玉米种子挂腊等技术措施外,还调进两门37型高炮搞人工降雨,收到较明显
效果。1982年春旱,打炮l3次,有ll次降雨,效果非常好。
  涝灾比旱灾危害严重,春涝、夏涝、秋涝都有。春涝多系上年9~10月雨多,冬雪大造成
的。使春播拖期,1964年、l973年、l981年、1983年,均属这种情况。还有由于4月份降水较
多影响,如l974年、1975年、l977年、l978年、l982年,小麦播种动手较早,但结束较晚,一
部分小麦6月上旬才播完。根据资料整理表明,前一年9~10月降水多于l80毫米就出现春涝,
多于250毫米就出现严重春涝。
  夏秋涝主要影响麦收豆收。l965年、l981年、l983年、l985年夏涝,严重影响麦收。1981
年从7月28日开始连续降雨,地陷车打误,小麦一直收到豆收还没收完,测产亩产160公斤,实
收只有71公斤,全场损失小麦达11792.5号。l972年秋雨大,大豆直到上大冻机车才进行脱谷,
损失严重。
  雹灾除了l967、1970年没有发生外,各年均有发生,年平均降雹1.9次,是雹区。l975年、
l978年两年降雹分别达4次和6次之多。1975年8月30日13时,除了镇兴岗南部,其余全受雹灾,
受重灾面积达3.6万亩,损失粮食800吨。受害较重年份为1983年6月,l4 队、l5队小麦大豆受
灾面积达l0000余亩,减产3成。秋季20队1500亩大豆受雹灾,豆荚被打破打落,满垄沟大豆粒,
损失大豆100吨。l985年7月25日13时许,场东北部7个生产队44205亩受雹灾。其中7500亩基本
绝产,损失l50万元。
  雪灾,降雪早降雪量大是嘉荫农场一特点。一般年份10月中旬降雪,有些年份9月中下旬
就降了雪,大豆未等收完甚至玉米未收就被雪捂在地里。1972年全场60000亩大豆、玉米、全
被雪捂住了。全场总动员从雪中抠豆,豆粒全被雪水泡胀了,上冻后成了腊状,大都失去了发
芽力,1973年大豆种全部从逊克县调运。1981年10月24日降大雪,雪深达20厘米,70000亩大
豆、玉米被雪捂住,全场职工、家属、学生全上地抠豆,刚抠出来又被雪盖上,反复了3次,直
到年底才把大豆收回来,不仅田间损失特别大,而且全成等外豆,经济损失40万元。
  冬季降水量一般50毫米左右,积雪深达30厘米左右,春季积雪迟迟不化净,田间雪水汪汪,
比同纬度其它农作物播期晚15~20天,1981年雪厚达70厘米,每平方米雪重达80~100公斤。
1982年春,雪水溅流农田,多处冲成大沟,给生产造成许多困难。针对大雪、早雪,主要采取
的措施是促进作物早熟早收,躲早雪、土壤小块越冬,促春雪早化早干,豆收时注意天气预报,
临降雪前将放铺的大豆并大趟子防止雪埋。l981~1983年还采取了翻雪耙雪促雪化措施,实践
效果不佳后来就停用了。
  1972年7月中期,出现水稻障碍性冷害,连续7天平均气温低于l8℃,使900亩水稻不孕,亩
产只有1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