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实验与技术推广
第八节 实验与技术推广
嘉荫农场十分重视科学实验与技术推广工作。一建场就专门规划和建立了综合实验站,
第一任站长孟繁义,农业技术员杨久晨、李玉坤。
农业实验与技术推广工作是在副场长田禾、场农艺师顾耀民主持下进行的。建场初期实验
以引种选种为主,同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耕作、栽培、植保等方面调查试验研究。每年到一些
研究单位及其它农场引入新品种,进行鉴定区域试验、繁殖推广。先后鉴定和推广了小麦克光、
克群、克金、克刚、克红、克旱、克茂等良种,和黑河3号、黑河54号、黑河51号等大豆种,玉
米垦双7号,边双l4、边双21等杂交种,做到了良种不断更新更换。
场领导十分重视实验与推广工作。1964年秋收时,场党委书记兼场长杨清海亲自率领场领
导班子成员,办公室主任到实验地,收马铃薯良种,并亲自到田间鉴定小麦种、玉米种,组织
良种良法展览。
1966年实验力量增强了,试验内容也扩大和深入了。1968年技术人员被集中到“五七”干
校进行“再教育”,农艺师顾耀民苦心研究的国内为数不多的小麦与黑麦五代杂交材料被毁掉,
已经选育出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品系全部丧失,损失无法计算,实验站变成了一般生产单位。
1971年顾耀民下派9连,又在9连搞起品种试验,l972年又调阳久晨、张孝义两名技术员,
并吸收两名知识青年参加,试验规模扩大了,内容增加了。并且负责全场种子发芽试验工作,
l973年春又由顾耀民在8队组建实验站,并调去了张孝义、孙发东等技术员。还从2连、ll连等
单位调入6名学员,从此实验与技术推广工作又逐渐开展起来。除了进行引种、选种外,还进
行耕作、栽培、植保等方面试验。先后鉴定推广了小麦克旱4号、克旱6号、克旱8号和克单l号
玉米杂交种。特别对垄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1977年实验站又迁到7队,单划300亩
土地进行实验,人员附属7队管理。l978年在生产部门和科技人员努力争取下于3月份在6队、7
队交界处重新组建了实验站,从此农业科学实验又重新走上轨道,增添了必要仪器设备,在人
员物资方面都得以从优照顾,l985年实验站设有育种组,耕作栽培组、植保组、良种繁育组、
化验室和气象站,农业科学实验取得了较好成果,为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育种组先后鉴定出并推广了小麦克丰2号、克丰3号、克旱9号;大豆黑河4号、5号;玉米
浮尔拉、克单3号、克单5号;蕃茄强力米寿,西瓜龙密104号,密宝等良种,使生产用种不断
更新更换,同时还承担了玉米制种及种子加工任务。不仅提高了种子质量,解决了年年坏种问
题,也降低了费用。
耕作栽培组每年围绕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探索性问题,中间实验等进行调查研究,先后进
行了耕作方法效果调查、耕地肥力变化状况、茎杆还田技术、小麦大豆玉米播期及密度,小麦
成熟鉴定指标小麦测土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及稀土微肥、微量元素、三叶烷醇、亚硫酸氢
钠、绿肥等方面研究,都取得一定成果,并应用于生产中。
植保组先后研究并推广了利谷隆、拉索、氟乐灵、灭草猛等大豆除草药剂,小麦玉米克菌
丹拌种药剂,大豆多福合剂拌种,燕麦畏防治野燕麦等技术。
良种繁育组先后培育了小麦克丰2号、克丰3号、克旱9号;大豆黑河3号,黑河4号;玉米
克单3号,浮尔拉ll、克单3号等良种2000吨,满足了全场的种系更新更换,使作物产量不断提
高,并且也为嘉荫县提供了大量良种,特别是成为县玉米杂交种基地。
化验室1974年、l979年、l981年先后三次完成了全场土壤普查任务,每年准确及时的进行
测土,为地号设计提供数据,现在又增加水质分析、种子分析及发芽试验等任务,正在成为场
综合化验中心。在不断调查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广新技术,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1965年推广了组合通风粮仓,粉状过磷钙拌种。1966年推广了玉米种挂腊技术。这是一种
很好的战低温促早熟措施,70年代以后,先后推广了大豆原垄种玉米、小麦早熟品种晚播、秋
起垄及搅麦茬种大豆以及耕作改制等技术。从1978年起,增强了技术推广工作。先后推广了大
豆、玉米精量播种、大豆玉米化学药剂除草技术、茎杆还田技术、小麦湿拌种技术、测土施肥
技术、玉米集中制种及种子烘干技术、微量元素肥料使用、超低容喷施多菌灵防大豆灰斑病技
术等,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