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畜牧业

第一节 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嘉荫农场的畜牧业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建场初期,发展阶段和调整改革阶段。

  一、建场初期(1964~1966年)

  嘉荫农场建场就制定了“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生产经营方针,重视畜牧业
生产。
  生猪生产确立了“母猪公有户养”,“仔猪集中快速育肥”的饲养模式。所以1964年建场
当年就搞了“公有户养母猪”试验;1965年又做了断奶猪粒料快速催肥试验。给养猪业的大上
快上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实施科学饲养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为了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1964年3月,从绿色草原牧场购入役马118匹,从红色草
原牧场购入奶牛5头;l965年又从齐齐哈尔种畜场购入克米洛夫种猪200头,l966年从宁安农场
购入宁安黑猪种猪150头,梅花鹿50只。到1966年底,全场猪存栏2001头,大牲畜存栏722头,
其中:马存栏302匹,黄牛存栏407头,奶牛存栏l3头,羊存栏儿7只,鹿存栏47只,禽存栏
7360只。

  二、发展阶段(1967~1978年)

  在建场初期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畜牧业的全面发展,适应农场生产,生活的需要,l967~
1969年先后购入役马95匹,奶公牛(育成牛)182头,奶牛25头,改良蒙古羊690只,蛋用品种雏
鸡l0000只,蛋用品种雏鸭4000只。
  1968年兵团组建后,落实了“以猪为首,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提出了“养猪上纲要”
的口号。为此,团有主抓畜牧业生产的副团长,连队配有专职的畜牧副连长,团、营、连形成
强有力的三级防疫网,并且增强了对畜牧业的生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全场共建砖瓦畜舍
l3880平方米,每个生产连队都配有粒料粉碎机、粗料粉碎机、铡草机、打浆机,场配有青贮
收获机。1976年撤消兵团体制,归属农场总局后,又提出“千垧地,千头猪,万吨肥”的口号。
  为了确保和促进畜牧业的大发展,各种畜禽的科学“饲养管理制度”和“防疫制度”
等规章制度相继建立和完善起来。并且先后推广了糖化饲料,青饲料、紫草、细绿萍等的应
用,在养猪生产上推广了冬夏产仔、大群管、厚垫草、卧满圈、生干料、平面喂等科学饲养管
理方法。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得以迅速发展。1975~1979年连续5年养猪上纲要,年饲养头
数超万头,实现了一人一猪。据l978年底统计:生猪存栏8402头,其中公养存栏6366头;大牲
畜存栏l090头,其中:马存栏628匹,黄牛存栏453头,奶牛存栏9头;羊存栏547只,鹿存栏491
只,禽存栏23400只,蜂243箱。除了羊因地方性的腐蹄病无法根治和奶牛因无乳粉厂,饲养数
量逐渐减少外,畜牧其它各业都呈现出兴旺发展的局面。

  三、调整改革阶段

  由于农牧产品价差的制约以及过分强调农业“上纲要、过黄河”而忽略畜牧业,从而更加
重了畜牧业的成本负担。再加上畜牧业本身饲养管理粗放,所以出现连续性的亏损局面。从
1964年建场到l978年的l5年间,畜牧业累计亏损502.4万元,年平均亏损33.5万元。为了扭转这
种亏损局面,场从1979年开始,按照绥化农场管理局提出的“发展牛羊鹿,稳定猪禽,砍马”
的方针,对畜牧业的布局进行了调整,采取的措施是:
  (一)砍马
  嘉荫农场是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农场,为变两套成本为一套成本,千方百计的砍马,从1979
年开始,采取外销、赊欠等形式,仅用3年的时间,就处理马516匹,到1985年底马存栏只有78
匹,与1978年比,存栏下降87.6%,实现了砍马的要求。
  (二)逐步压缩公养畜禽的比重
  1979年畜牧业开始实行财务包干,公养畜禽实行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采取班组
承包和重点承包。1984年随着全面兴办家庭农场,农场经营多年的畜禽全部转让给家庭农场。
从此,结束了农场的全民所有制的畜牧业。
  据1985年底公养畜禽存栏统计与1978年比,猪存栏下降69.4%,黄牛下降71.3 %,羊下
降76.1%,鹿下降77.4%,蜂下降91.8%,奶牛已全部淘汰,只有禽增长46.1%,虽然公养畜
禽已经大幅度下降,但私养畜禽却出现了大发展的新趋势。据1985年末全场统计:养猪专业户
l3个,重点户32个(以养猪兼营种植业),养禽专业户l个,重点户24个,养牛重点户18个,养
羊重点户4个,养貉重点户7个,养鱼重点户3个,养鹿专业户l个。
  1985年,全场猪存栏7573头,其中私养7188头;大牲畜存栏208头,其中马79匹,黄牛l30
头;羊131只,禽342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