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繁育改良 为了提高畜禽的群体质量,使其具有较高的出栏率及商品率,从建场开始就重视畜禽
的繁育改良工作。并制定了繁育改良的方法和目标。建场20多年来,曾先后引进许多优良的种
畜禽,对畜禽的繁育改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猪
生猪生产采用民苏长三杂交的繁育改良方案。即用东北民猪作母本,选用苏白作父本,从
杂交一代中选留母猪作为基本母猪,然后再用长白公猪进行杂交,杂交二代用于生产育肥。为
了确保这一方案的实施,场于l973年组建了种畜连,l974年从八团(现290农场)引进民猪,苏
白长白猪93头。l975年开始逐渐向全场各单位输送种猪,l979年全场实现了基础母猪民苏杂交
一代化,公猪长白良种化,育肥猪三元杂交化。生产实践中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育肥7~8
个月,在100公斤以上。后来又相继从哈市香坊种猪场、绥化种猪场、绥棱农场三队引进苏白、
长白、杜洛克、斯格等种猪更新品种,对猪群的改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马
1964~1969年,农场先后从红色草原牧场和绿色草原牧场购入役马213匹,l966年稻田公社
并入嘉荫农场,随之并入役马l02匹。
这部分役马蒙古马的血液较多,体型小,劲力不大,适应不了嘉荫农场粘重土壤及山地作
业的生产需要。为此,采取了本轻重顺序的改良方法。即首先采用奥尔洛夫,卡马金等轻型马
进行杂交,提高体尺。杂交一代再用阿尔登,苏重辕等重型马杂交,生产的二代杂交马横交固
定,实际生产中反映出较理想的杂交效果。
嘉荫农场于1967年组建马匹人工授精站,当时奥尔洛夫公马2匹,l968年和l969年又引进
阿尔登种公马各l匹,l974年引进黑龙江挽马种公马5匹,l976年又引进卡巴金种公马2匹。由
于开展l3年的马匹人工授精工作,使母马情期受胎达到了87%,全场马匹实现了全改良。
三、黄牛
确定黄牛的改良方向是向乳肉役兼用方向发展。建场初期的牛群绝大多数是蒙古牛,体型
小,实用性能单一。为了实现黄牛的全改良,场于l968年从红色草原牧场购入奶牛育成公牛l82
头,l974年引进肉型短角种公牛2头,l976年又引进兼用型西门塔尔种公牛2头,采用人工扶助
配种方法进行杂交改良。1979~1980年又开展了冷冻精液输精。后来由于大牲畜的大幅度下降,
改良工作被迫终止。经过l2年的繁育改良,黄牛的群体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改良达到黄
牛群的80%以上。
四、羊
场于l968年从内蒙购入改良的蒙古羊690只,到1968年底存栏已达l084只。为了提高剪毛
量和羊毛的质量,场先后从红色草原牧场和新华农场(十六团)引进阿斯卡尼种公羊和斯达夫种
公羊进行杂交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杂交效果。后因地方性的腐蹄病严重,再加饲养管理不善,
饲养量大幅削减。
五、鹿
本场于1966年从宁安农场购入梅花鹿50只,又于l972年从嘉荫县金矿和结烈河公社购入马
鹿l6只,1980年鹿的最高存栏量达到583只。为了稳定和不断提高鹿群质量,选用茸量高体状
的单公配小群(15~20只)交配方法。为防止近亲繁殖,由查哈阳和二龙山等农场引进良种种公
鹿,更新血液,提高了鹿群的群体质量。
六、禽
农场职工家庭养禽量比较大,平均每户达30~40只,但无优良品种,产蛋量、产肉量均较
低。为了提高蛋禽的产蛋量及肉禽的产肉量,曾先后引进来航鸡、芦花鸡、“288”鸡、白洛
克鸡及康贝尔鸭等优良品种,对家禽的改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历年畜禽存栏统计表
(1967~1985年)
表2—13
续表2—13
历年畜产品生产交售统计表
(1964~1985年)
表2一14
续表2—14
历年畜产品产值及盈亏统计表
(1964~1985年)
表2—15
单位:万元
续表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