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标准化作业 建场初期,由于耕地条件较差,80%为新开荒,有的是当年开荒,当年播种,标准化
作业条件不够具备,作业比较粗放。
从1966年开始,在麦类作业上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坚持田间标准作业。按着科学种田的方
法严格要求,严格质量检查制度,从整地到播种认真把好质量关。采用西安播种机厂生产的24
行条播机。在大田作物播种上,采用七铧犁随播随起垄满灌的办法进行播种。60年代末到70年
代初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种地不讲质量,播上就行,放弃了各种标准作业,致使田间
草荒严重,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
历年拖拉机、收获机拥有量统计表
(1964~1985年)
表2—16
续表2—16
注:东方红60,1985年共有11台。
1973年大部分生产队配备了机务副队长和机务技术员,开始抓田间标准化作业,逐渐建立
了田间标准作业方案,培养了田间标准作业手,在全场宣传标准作业的好处,提出向标准化要
粮的口号。从上到下都在抓标准作业。并建立了比较严格的作业制度。对整地要求:地表平整,
土壤松碎,地表质量一致。大田播种要求垄向笔直,结合垄正负误差不超l0厘米,播深一致,
播到头,到边。由于这一工作的开展,使田间标准作业水平较前几年有所提高。
1978年全垦区开展了“农机管理标准化运动”,这一运动的开展仍以田间标准化作业为中
心。首先加强了对作业人员的教育,教育全场机务人员,一是从思想上认识到田间标准作业对
增产增收的作用;二是从技术上加强锻炼,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各项作业前举办技术培训班,
讲解田间作业技术和操作规程,全场统一组织定标会,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各队负责组织实
施,对达不到标准的,必须立即纠正。近年来全场从整地,播种到收获始终坚持了田间标准作
业,并逐年有所提高,使每一项作业都能按照农艺师的要求去做,这一运动使本场科学种田水
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近几年全场的粮豆产量比较稳定,并有逐年上升趋势。1982年被评为总局
农机管理标准化场。
1984年,农机科为加强机务管理,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强调标准化
作业的重要性,这一方案的制定,把农机标准化作业又向前推进了一步。1985年全场田间作业
机械程度麦类作物达98%,大田作物达到80%;非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