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农机改革

第三节 农机改革




一、开荒、播种机械

  1964年开荒建场时,为适应当时的需要,在副场长田禾带领下对开荒用的牵引五铧犁进行
l0项改装:l、犁刀改成加固形;2、犁铲加长;3、犁床加长加宽;4、犁壁加支掌杆;5、牵
引拉杆的保险装置改成加固形;6、地沟轮加宽;7、利用软拉杆牵引;8、五铧犁改成三铧犁;
9、利用小铧卡子改为犁刀卡子;l0、犁壁加燕尾。这些机械改装保证了当年开荒、播种任务
的顺利完成。
  1966年采用绳索升降机构悬挂七铧犁进行大田起垄作业。
1968年采用液压悬挂装置。l975年七铧犁逐步改用龙江一号播种中耕机。
  麦类播种用原来西安产的GB-24行谷物播种机。1964~1970年采用单箱播种不施肥,1971
年改成双箱,排肥装置改为推进器式,经几年使用,效果不好,1978年新进双箱播种机,开始
分箱播肥。

  二、大田管理机械

  为解决大田草荒问题,l973年开始试用无动力疏苗器,但效果不明显。l974年将拖拉机排
气管改成喷粉器,后又利用排气管做动力改成喷雾装置,使用铁喷雾头及铝制喷头,经过几年
试用均未达到理想效果。1979年采用拜泉县生产的喷机及上海产的工农-36型担架机动喷雾机
上的喷泵,利用自制尼龙喷头,喷药剂效果较好。
  1982~1983年,引进5台丹麦产先进的隔膜泵及全套喷药装置。l982年~l983年修理厂仿
制了41台丹麦泵,1983年用于生产39台,效果明显,使全场80%的大田作物彻底解决了草荒问
题,为全场的农业生产开辟了新的增产途径。

  三、收获机械

  建场以来,在GT-4·9收获机上先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其中的项目有:l.将原来的发动机
到滚筒的平皮带传动改为三角皮带传动,脱谷部分由原来的链条传动改为三角带传动;2.收割
台外侧加档板;3.收割台后档板加高,档板由原来后倾改为前倾;4.收大豆时将原割刀改成22
刀片,同时前伸5厘米;5.木翻板加皮条,防止豆子炸角;6.割台下降12.厘米,解决收大豆茬
高的问题;7.改装1975年全场的53台GT-4·9B联合收割装置的第三清粮室,解决跑粮多的问
题;8.在17队改装l台大滚筒,喂入链由原来的链条式改成推动器式;9.1978年由刘世民,曲
功进等人改装l台轴流式滚筒;10.1981年由刘世民等组织在修理厂改装5台双滚筒收获机;ll.
1981年刘世民、韩克勤、商忠俭组织改装E-512防陷车链轨l0台,东风半链轨4 台;l2.为减
少收获损失,1975年开始在牵引及自走收获机上全面推广“五封、三档、二接、二堵、一正确”
的技术措施。

  四、非田间机械

  1.各队根据生产需要,在晒场改装了入囤机,解决了人工入囤效率低,消耗劳动强度大的
问题;2.改装了机械装车机;3.改装拌种机械,解决人工拌种不均的问题;4.在1队、6队、7
队、试验站(现4队) 等单位采用粮仓底部通风,加烘干炉;5.1975~1978年在6队改装谷物装
袋机;6.1977年在15队改装试验1台气流谷物输送机,参加者丁奎武,龙启云;7.1976年以来
在ll队、l4队、l7队等队改装了晒场起场机;8、1979年初由刘世民、高富、柏祥忠等试制本
场第一座水暖低温式干燥机,安装在6队晒场上,每小时可烘干粮食3~5吨,降水3~5%。

  五、其它机械

  1.从l975年开始,全场先后试制了十几台冻土粉碎机,解决冬季造肥问题;2.为发展畜牧
业,在部分生产队搞了打浆机及饲料粉碎机;3.为改善职工生活,改装了做豆腐用的粉碎机、
磨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