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机管理

第四节 农机管理


1964年,在副场长田禾的领导下,初步建立了一些必要的机务规章,由于当时处于开
荒建场阶段,机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抓好各种机械的使用及机务队伍的培养,按照老场的模式,
制定了机务管理的内容。1966~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各项规章制度都被打乱。
  1977年恢复农场后,在机务管理上恢复了各项规章制度。
1978年,在全场开展了“农机管理标准化运动”,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先后开展了机
务区的建设,修建了“三库一场”(油料库、保养库、零件库、农具场),建立了各种农机管理
制度,场里设有农机科,生产队配备了机务副队长和机务技术员,从上到下,有人抓有人管。
l981年,6 队、l4队被评为农机管理标准化生产队。
  1980年场制定农机管理标准化运动三年规划,分5个步骤进行:一是加强机务队伍建设;
二是抓好田问标准作业;三是加强农机具的技术保养,维护好机具的技术状态;四是建设好三
库一场;五是管理好各种技术档案,做好农机技术统计分析,并分别对各队提出实现标准化的
时间要求。l985年全场已拥有农具场17个,面积135650平方米,铺砂石98650平方米;保养间
17栋,面积3548平方米;零件库l6栋,面积949平方米。这些基础设施的完成,使12个队被管
局评为农机管理标准化生产队,本场被总局评为农机管理标准化场。
  1984~1985年,随着兴办家庭农场,原来各生产队的农用机械开始转让到户,由于家庭农
场人员素质不高,农机的使用管理十分混乱,放松了对农机具的保养和维修,机械受到一定程
度的破坏。为此,场对原来承包机械的人员进行了调整,杜绝了非农机驾驶人员操作现象,同
时加强农机具的保养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得以正常进行。
  1984年,机务科配备了稽查人员和交通管理人员,还配备了专用车辆。
  1985年,设置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农机管理开始由原来的行政指挥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开展标准化运动以来机车利用情况
(1979~1985年)
表2—18


续表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