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资源利用与发展规划

第二节 资源利用与发展规划



1964年建场规划了3个自然林场,并提出现有林地多为蒙古柞、黑桦、风桦,山杨树种,
都是砍伐后生长的次生幼林,经济价值低,通过规划分期分批更新,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针叶
树种和珍贵阔叶树种逐步恢复森林资源方案。1964年还制定了居民区绿化方案,每户住宅房前
屋后栽8棵果树,l965年开始栽植。由于l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度中断,均未能继续
进行。
  1966年制定了农田防护林规划,农田中宽每隔750米左右,长每隔2000米左右选一条防风
林。林带以疏透型。一般5行树,树种以落叶松为主。全场现基本林网成型。1966年又在黑龙
江江边营造一条国防林,现已成为绿色屏障。
  1977年又制定了林业发展规划,确定全场建立4个林场,以营林为主,抚育采伐相结合,
大力进行荒山荒地造林及低价材改造,用针叶树改变林相,提高林分,加快林木生产。先以农
养林,逐步实现以林育林,到2000年,达到改造低价柞树矮林及宜林荒地造林20万亩,每年采
伐l万亩,生产木材2~5万立方米。达到既生产木材又积累资金。
  1977年4个林场全部建立起来,并开始改造低价次生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同时改烧木
半子为烧煤,严禁乱砍滥伐,清理造林地清理出一些小径木用于加工或销售,柞木杆做木耳椴,
生产木耳,现在全场已改造低价次生林及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13300亩,已有些林班的落叶松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