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营林
第二节 营林
一、农田防护林
1966年春为了解决场区内从场部去汤旺河主干路冬春积雪问题,在道的两侧距道边20米栽
植了l.4×1米规格的l0行落叶松林带,随着树长大,枝叶的增长,防雪效果逐渐增大。70年代
发挥了防雪功能,雪期保证了车辆畅通。
1966年7月,场党委讨论通过了场农田防护林规划。主要规划是农田的林网以长2000米左
右(三阶地)、宽750米左右造一条林带。耕地周围20米的林子划为农田防护林,全场林网的网
格为2250亩左右(每个地号750亩左右),当时考虑到本场地处小兴安岭脚下,有浩翰的林海自
然防风障。所以林网的网络较“理论要求”大l倍左右。林带5行树,疏透型,树种以落叶松为
主,计划l0年完成。1977年先在6队、l4队开始营造,而后各队逐步展开。l4队率先实现了林
网化,并发挥了效益,农作物年年长势好,产量高。造林方法,先用七铧犁起垄,然后隔一垄
栽一垄,干部亲自负责,技术员亲手干,做到林带笔直,方便了栽植,方便了管理,保证了成
活率。现在全场已造农田防护林带269条,面积达2700亩,基本林网化。加上耕地周围的林子,
农田防护林覆盖面积达3%左右,农田防护林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一些林带怕保证不了
成活,栽植宽度过大,结果栽后都成活了,造成枝丫密闭互相欺压,不仅造成生育纤细,而
且造成林带积雪严重,春天化的晚,干的慢,影响播种。
二、四旁绿化
1964年建场规划了每个居民区周围营造10行防风绿化林带,居民区里主干路旁栽l行树,
每户房前屋后栽8棵果树,即绿化美化又吃果,一举两得。
1965年随着居民区建设开始了绿化,首先场部居民区每户房前屋后按统一规格栽了8棵
果树。四周营造了落叶松林带。“文革”期间栽果树受了批判,没能全场都栽起来,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体制恢复,绿化工作纳入日程,各居民区周边造林,干道栽树,并
制定了保护制度,现在各居民区已都绿化起来,绿化林达l429亩,不少居民房前屋后还栽了
一些果树。
三、果树栽培
除了各户栽果树,20队原公社时就建1处果园,树种有李子、黄海棠、花红等。1966年
在4队建了1个李子园,后来两处都因无专门懂果树的人管理,因冻害、病害、草荒而废掉。
1972年又在场部后山建1处果园,树的品种有花红、黄太平、黄海棠等。也由于管果园的人
不十分懂果树,选择品种不适应本场条件,遭冻害、病害废掉。 1973 年又在8队建了1
处果园,以李子为主,还有大秋果、黄太平等果树,由于单位领导不重视,不愿按人手管理,
不能及时修剪、打药、除草、施肥,管理不上去,一部分树成了小老树,效益不佳,最后毁
树种田,现在一些家庭庭院果树有所发展,铃当果、黄海棠、李子栽培较多,花红、黄太平
冻害严重,只有少量栽培,个别户栽了葡萄,防寒越冬比较成功;可能有发展。
四、荒山荒地造林及低价次生林改造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及低价次生林改造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77~1985年间,人工林
面积已达107437亩,平均每年营造人工林1万多亩,82年造林21000亩,83年造林30000亩。
其中:造落叶松林86260.82亩,樟子松11871.7亩,红松4640.68亩,鱼鳞松2759.4亩,杨
935亩,水曲柳969亩。
(一)造林设计
每年根据规划和年度计划,由森调队调查设计制图,按规定上报管局,总局主管部门。
(二)林地清理
计划批准后,按设计进行人工打带清理林地。l982年前设计多为窄带混交林,打l留2或
打2留2,即将原有的树去掉1米宽留2 米宽或去掉2米留2米,l983年设计打3留1。现在设计宽
带混交,打10留五或打20留5。打带和清理工作都是秋末和冬季进行。打带中的小径木,木耳
段材先集堆,在雪化前运出,枝丫及一些树条用做烧材,或是条积在保留带下及不栽树的空
地上。
打带完了每年都由管理局林业处验收,作业地点,规格、伐根、清理质量符合设计作业规
定质量才签字验收,总局林业局在管局内抽样验收。
(三)整 地
整地工作一直是人工整地。但是由于造林设计年年批下来都在10月后,大都下雪封冻,无
法再秋整地了,大部分要春整地。用镐创穴,穴面直径50厘米,为了抢时间,保质量,有的搞
两次刨穴,土壤化冻10公分左右先刨一次,刨后加速土壤解冻,化够深后再刨一次,达到要求
标准。
(四)栽植
每年4月下旬~5月下旬栽植。栽前种苗选运到作业班进行栽植,栽植时要求作业队员携带
苗木罐,随栽随取苗,避免晒根。栽植方法,窄缝栽或挖坑栽植,要求栽植穴正中,根系舒展,
不许窝根露根,苗直立,埋深适中,踏结实。栽植密度,l983年前“打2留2”的去打带处正中
栽1行,株距l×3,每亩栽220株,“打2留2”的及“打3留1”的,在2米带上栽2行行距1米,
株距l米,前者每亩栽植ll0株,后者每亩220株。现在“打l0留5”的,带中栽5行,行距2米,
每亩330株;打“20留5”的带中栽l0行,行距2米,每亩330株。场区林地特别适于落叶松生长,
而且落叶松生长快,出材快,在造林树种中,落叶松占81.1%,樟子松11.7%,红松4.4%,
鱼鳞松2.6%,各年造林成活率85%,合格率99%。
1983年前窄带造林,针阔混交,特别一部分在林冠下造林,栽的树受保留带树压抑严重,
有些成了小老树,现已解放一部分。宽带混交林生育良好,窄带混交不如宽带混交,窄带混交
即不方便作业,管理又费工,还影响生长。
(五)管理
造林后连续管理3年,按“3、2、1”管理。第一年栽植后首先进行扩穴,培穴,结合除草
两次。前几年开始扩穴不培穴,春旱时死苗较多,后来改成扩穴还要培穴,这样做提高了成活
率也提高灭草效果,然后再除草两次。第一年做到管理3次,第二年管理2次,第三年还要管理
一次,实行了“3、2、l”的管理技术要求。栽后进行查苗,发现死苗及时进行补苗。管理后两
年也要查苗补种,保证存活。
为了保证造林质量和任务的完成,实行承包责任制,一个地段整地、造林、管理一个人承
包到底,按作业数量和质量先付给一些工资,余下3年终了结算,每年春季造林时场召开造林
现场定标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六)检查验收
造林从清理林地到管理,实行林场、林业科、管局林业处、总局林业局逐级检查验收。林
场在每次作业时,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林业科一阶段完了进行检查验收。管局每年
秋季进行年度造林验收,总局在管局抽样验收,按照抽验场合格率,拨给各场造林投资,一场
定全局,1981~1985年,本场造林验收合格率平均为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