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下序
第四篇 综合经营
篇下序
1964~1985年,嘉荫农场经历了22个生产年度,遵照国务院制定的“以农为主,农牧
结合,多种经营”的方针,本场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粮食、外贸等各个行业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的过程,现已具有一定规模。
工业已由建场初期的农业生产辅助产业发展成为一个门类较齐全的独立生产体系,初步形
成了农机修造、汽车修理、食品加工等行业,l985年工业总产值达217万元。
建场初期,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主要建筑项目是生产用房和一些简易住房,随
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技术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建筑工程由以前的平房发展到楼房,已经能自
行设计、建筑规模较大的工程,l985年建筑工人达到240人。
建场初期,本地交通不便,没有公路,交通运输主要靠黑龙江水运,随着嘉东、嘉富等国
家公路的竣工通车和场内自建道路的增多,陆路交通已成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手段,并形成了以
场部双兴镇和稻田村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
建场前本地没有电业,通讯设施也很薄弱,建场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开始加强电力、
通讯建设,1985年电网已覆盖全场,有高压输电线路67公里,配电线路100公里。各生产队都
安装了电话。
1964~1969年,商业归嘉荫县管理,1969年本场接收商业以后,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批
发、销售、收购体系,1985年商业零售额达496.8万元,在国营商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个体商
业得到了发展,1985年商业个体户达54户,总金额70162元。
建场以来,本地粮食上缴量和商品率不断提高,1964~1985年共上缴粮食18903万斤,平
均商品率79%。粮食供应、保管工作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粮食供应标准稳定、品种丰富,以面
粉为主,兼有大米、玉米楂子、小米等。建场以来,修建了大批水泥晒场和粮库、种子库、烘
干塔,为粮食凉晒和保管创造了有利条件,每年均由自己保管粮食l万吨左右。
本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外贸的潜力很大,许多种农、牧、副、产品都能够出口
换取外汇,主要外贸物资是大豆,l978~1985年共出口267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