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闻、理论 一、新闻报导工作
建场初期宣传科人手少,以抓社会宣传为主。l970年部分城市知青充实到宣传部门,并逐
步配置了专职或兼职新闻干事,主要任务是抓基层报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活跃农场
的广播节目。每年都要于麦收前和年终举办报导员培训班,在总结表彰奖励的同时,布置工作
任务。另一方面对外投稿,向省内有关报刊、台站以及系统内自办的《农垦报》(前身《兵团
战士报》)为主要投稿对象,农场有中心报导组,笔名“佳音宏”主要报导员有毕国顺、武阳
斌、方佑民、于晓敏等人,这一时期是农场对外报导最活跃的时期。
从1980年开始,新闻干事由兼职改为专职。
1983年,全场90%的党支部均配有兼职报导员或报导小组,多的5~6人,少则2人,以向
农场广播站投稿为主,每年向场广播站投播达千余篇。
二、理论工作
农场的政治理论工作做为宣传部门的一项业务是80年代开始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
深入,理论工作逐渐受到重视,起初着重是对政治工作部门的业务性工作进行研究探讨,并形
成对农场的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的论文或调查报告,服务于农场建设。l985年参与农场体改部
门编写一些探讨农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文章。同时参加上级宣传部门的论文评选或投寄于垦
区有关刊物,但被采用的很少。
对内对外投稿被录用数量
(1980~1985)
表6—5
三、干校
1970年的独立一团,建立过干训队,负责人谢玉田。开办过各类学习班,学习班的主要内
容是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恢复农场体制后,l980年建立了干校,组建5年多来,李炳阳、姜源先后任校长,干校的
教育内容也转到业务培训和技术学习方面。
兼顾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除对干部培训外,还担负对各行业职工培训业务。
1981年干校只有2人,没有专职教师,办业务性训练班,采取与有关部门相配合的形式,
靠兼职教师授课。1983年干校才配了农机、政治理论专职教师。授课干部增至4人。几年来办
各类学习班24 期,参加学习人员达千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