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群团组织第一节 工会 工会机构沿革
工会负责人:钱淑珍(1965~1966)
“文革”十年工会组织取消(1966~1976)
工会妇女主任:李金荣(1976、11~1979、4)
工会负责人:郭忠诚(1979、5~1981、7)
工会副主席:刘丽华(1979、5~1983、11)
工会主席:徐云峰(1981、7~1983、2)
工会主席:孙伟良(1983、2~1985、7)
工会副主席:周秀岭(1984、3~1985、11)
工会主席:刘万军(1985、7~1985、ll)
1964年建立了工会委员会,组建初期,围绕着农场党的中心工作,重点开展社会主义劳动
竞赛活动,“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会解体,1979的重新恢复建立。l979~1985年工会配合党
的工作中心,开展职工劳动生产,文化生活,民主管理及职工教育等业务,取得一定成效。
l981、1982两年被评为管局总局先进工会。
1984年,绥化管局在我场召开技术革新现场会,1985年工会协同党委组织部,对基层行政
干部进行民主评议选举。
一、组织
1964年全场共有工会会员527人。占职工总数的76.4%。到1966年工会会员已发展到914人。
占职工总数的98.2%。l979年2月,重新筹建工会。4月份,队级工会相继建立。5月,场工会
正式组建。年底建分工会42个,工会小组229个,会员发展到2887人,占职工总数的71.3%。
以后会员逐年增多。1985年全场有分工会46 个,会员4287人,占职工总数的90%。
工会组织、会员数
(1964~1985年)
表6—13
注:l966~1978年工会解散。
二、宣传
1964~1965年结合开发建场,宣传和表彰了解纪龙等许多建场积极分子和“五好职工”。
1979年后,广泛宣传工会建立的重大意义作用。使广大职工和会员明确认识工会的性质和
任务。
1979年5月,场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筹备委员会委员刘丽华致开幕词。党委常委、
工会筹委会主任李永清、管局工会吕志新讲了话,场工会筹委会副主任郭忠诚在大会作了题目
为《积极开展工会活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了87名工会委员,
产生了9名常委。工会主席由郭忠诚兼任,副主席由刘丽华担任,大会期间广泛宣传中华全国
总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党的十一大路线和新时期的总任务。
1980年全场开展了为“四化”立功活动,工会通过广播等各种形式宣传先进集体和模范工
作者及先进生产者事迹。
1981年开展了评选表彰工会积极分子活动。工会把积极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做为一项重
要任务来抓。大力宣传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意义。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同时加强队级职工代表
大会指导。全场24个单位召开了职工大会。为迎接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做好了准备。7月25日场
首届职代会召开。l981年度评选出优秀基层工会4个,单项优秀集体9个,工会积极分子287人。
l982年工会以加强职工思想政治为重点,开展了以“三有、三讲、四热爱”和“五讲四美”为
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生产责任制宣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为四化立功活动,树立了总局
劳模张凤桥、管局一等功臣耿丽华,省青年突击手柏继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推动了为四化立
功活动。
6月,召开场工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会期两天。出席代表176名,特邀和列席代表7人。
会上场工会主席徐云峰代表一届工会委员会做了题为《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做好工会工作,
为加速我场两个文明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自1979年工会组建以来的全面
工作,部署了今后工会工作的任务。大会做了关于《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和《建立健全
完善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增强职工民主权力》的两个决议。会上郭立信代表党委讲了
话,大会选举了二届工会委员会37人,并成立了“技术协作”、“女工”、“工会福利审查”
和“劳动保护”4个委员会。
1987年工会工作重点是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宣传职工代表大会制是一项民主管理
企业的根本制度。是从制度上,组织上更好地保证实现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二是宣传民主管
理体现了党一贯倡导的群众路线,年内全场37个单位召开了职工大会。
1983年,工会侧重加强了对职工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狠抓了职工队伍建设、先进生产者
活动和企业民主管理3个方面,先后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
开展好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并对文明礼貌月活动执行情况做了检查评比,表彰了7个先
进单位、23个班组,32名个人和l3个“五好家庭”,此项活动以后持续开展下去。同时结合严
厉打击刑事犯罪,对职工加强了法制教育。
7月,场召开了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详见历届职代会一节)。
1984年1月,场工会创办《工会生活半月》,这是工会第一个自办刊物。它体现职工意志:
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设有经验介绍,场内新闻,文体动态等栏目。刊出l8期后,因人员缩编,
发行工作终止。
1985年,全面兴办家庭农场后,以服务于家庭农场为宗旨,场工会与场团委、场办公室联
合主办《为您服务》半月刊。栏目有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市场信息,新技术,共刊出31期。
三、群众生产工作
坚持以生产为中心,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为四化立功活动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
内容。
建场初期,职工们积极垦荒,劳动热情高涨,为创建嘉荫农场贡献了力量。工会在建场初
期大力表彰和奖励建场积极分子,并开展了评比五好职工活动。
1979年工会恢复后,劳动竞赛活动更加制度化和系统化,场先后建立了劳动竞赛评比委员
会,生产队普遍成立了劳动竞赛评比领导小组。场每年都制订劳动竞赛方案,在农业单位之间
开展以生产、财务计划和粮食单产为主要条件的队级竞赛。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展开机车、食
堂、麦场的对口竞赛;工副业单位以产品质量、数量、经营状况为主要内容。l980年全场又开
展为四化立功活动,表彰先进,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l981的开展了先进生产者、先进
工作者竞赛活动。劳动竞赛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和围绕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不断更新
劳动竞赛内容和形式。1984年中央提出重视人才、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场对知识分子较集中的
单位开展先进工作者竞赛活动,使评选工作单一的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型发展。l985年在竞赛
活动中又树立5队职工姚锐劳动致富的先进典型。为克服生产中的薄弱环节,7月工会在6队举
行标准化起垄作业表演竞赛。随着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场工会还组织了大豆攻关赛,食堂、
修理班、麦场等对口升级赛;在商店、医院等服务部门开展了创优质服务赛。
1983年开始对个别成绩卓著的职工场长给予奖励,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捉进了生产的
发展。涌现出了20多名管局以上劳动模范。l979的以来有8人荣立一等功、二等功35人次,三
等功303人次。为加强自身建设,工会每年还评选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会小组。
表彰先进集体、班组及个人
(1964~1985年)
表6—14
续表6—14
四、妇联和女工委员会
妇女工作建场时归属工会,由钱淑珍主持。1966年工会解体,女工工作也无人过问。
1973年兵团阶段,组织股干事陆鸣娟又开展了该项工作。1975年l2月,独立一团首届妇代会召
开。产生以周长珍为主任的妇女联合会,妇联建立后,与团委合署办公。之后李金荣任妇联主
任。1979年工会恢复,妇联业务交工会女工委员。l979~1983 年,刘丽华、陈淑玉、朱金兰
先后任专、兼职女工委员,此外还兼管托儿所。
(一) 女工工作
70年代初,由于知识青年大批来场,女职工占有较大比例。1975年全场有妇女3403人,其
中党员ll7人、团员644人,有妇女干部101人,妇女在各个岗位比较活跃。同年l2月,团首届妇
代会召开,历时3天,出席代表l76人。候玉友致开幕词,周长珍代表党委做妇女工作报告,陈
光耀讲了话,刘丽华致开幕词。
会议以毛主席三项指示为纲,以中央有关妇女运动的精神为指针,深入批判了“妇女无
用”、“男尊女卑”等谬论,总结了本团妇女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农业学大寨“经
验”。
会议选出了由37人组成的独立一团首届妇女联合会,产生了7名常委:周长珍、金荣慧、刘
丽华、张俊仙、王凤琴、吕健全、高淑清。周长珍为第一届妇联主任,金荣慧、刘丽华为副主
任。会议还通过了代表们写给全团妇女的倡议书和参加二师妇代会的17名代表名单。
会后,妇联办公室建立,各基层相继建立了5~7人组成的连队妇委会,组织团结教育广大
妇女投身三大革命运动,具体抓宣传晚婚、计划生育、幼托、调解民事纠纷等工作。
从1976的开始,知青返城,女工大量减少。妇联和连队妇委会逐渐削弱。
1979的工会恢复后,设女工委员接管妇联业务,并负责托幼工作。
1980年后,每年开展评选“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手集体活动。
1980年,女工委员会改选,女工委员会主任刘丽华、副主任朱金兰、高淑清、委员由郝淑
兰等9人组成。
1982年,女工工作一是抓女工委员在职工代表大会中的作用,二是女工为四化立功活动。
并在评选“三八”红旗手和“三八”红旗手集体基础上,开展了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
好妯娌评选活动。托幼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绥化局在本场召开了托幼工作会议,年内场还举
办了l4岁以下儿童作品展览。几年来,每逢“六一”儿童节,场都组织举行幼儿文艺汇演和
幼儿运动会。
1983年女工重点狠抓职工的思想建设和为四化立功活动及托幼工作。年内成立了儿童少年
工作委员会。
1984年为鼓励家庭和睦,又增加评选“好夫妻”活动。l984的“三八”妇女节场举行了较
大型活动。出席会议女代表800多人。谢玉田、孙伟良等6位同志介绍了经验。会上宣读了嘉奖
令,授予5人“三八”红旗手集体,31名“三八”红旗手,24个“五好家庭”,21名“好媳妇”、
“好婆婆”。同年5队女职工刘凤珍被评为总局“劳动致富女能人”。
1985年,“三八”妇女节,工会召开了有各阶层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孙伟良、顾耀民到会
祝贺。年内有10名女职工获得管局“三八”红旗手,l3人受到场奖励。
(二) 场部地区职工家属生产队。
1973年,兵团时期,为提高职工家庭生活及组织家属参加学习,场部地区ll个单位的家属
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场选派干部组建家属生产队。并制订生产、分配方案及约法,建立党支部,
加强思想教育。妇女们的自立思想观念加强,当年经营了5垧地,开荒229垧,日值分配7角。
1974年,参加生产的家属增至85人,有耕牛7头,马4匹。胶轮大车3辆,耕地34垧,日值分
配l.20元。
1975年,汽车队家属队与场部地区家属队合并。土地达36垧。人员增至l30人,当年建房
舍600平方米。相继办起粉坊、酱油房、豆腐房,还开设了缝纫组、修理组、饭馆、食杂店、
钣金修理等项目。大大方便了场部地区职工群众的生活,分配日值l.8元直至1982年。
1985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承包制的不断完善,家庭副业项目增多,家属队随之解体。
五、职工生活福利
生活管理,是工会工作内容之一。1979年即设立生活委员。1981年在一届一次职代会上,
产生了职工生活福利委员会。同年,场队两级职工生活进行了大检查,在20队召开了现场会,
推广该队关心职工生活的典型经验。促进了连队改善职工生活管理工作。1984年秋工会召开
现场会,推广20队、木材厂、基建队、电业所等单位建暖窖、冬季为职工保储蔬菜的办法。每
年还在春播、麦收等阶段抓食堂的评比竞赛工作,每年节假日组织人员(包括领导)对长期患病
的职工、退休老工人、五保户进行走访慰问。解决职代会提出的有关职工生活方面的问题。调
查研究、实事求是对确有困难的职工给予补助。为从根本上解决困难,使他们走上了富裕路,
场工会从困难补助费中提出1万元。对有劳力需经济上给予支持的20户职工发放为期3年的无息
贷款,对种植黑木耳发给木耳段和苗种,作价为实物贷款,收效很好。
在文化体育方面,每年举行l次运动会,建场以来已举办了10届。同时还开展了各种球类、
棋类竞赛活动和各种文艺宣传队汇演及扭秧歌等,全场已建活动室30余个(详见文化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