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普通教育

第二节 普通教育


1964~1966年建场时期,本场教育处在兴建发展阶段,仅有几所简陋的小学校舍,但
小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7月全场教师都参加了“社教”工作团在嘉荫县举办的
学习班,学习《“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教学内容已被学习毛主席语录代替。
  1967年初,学校已无法上课,开始“停课闹革命”。根据“学制要缩短”的指示,将文革
前的l2年制改为9年一贯制,同时建立了第一所农业中学,简称“农中”。为响应党中央“复
课闹革命”的号召,学校开始上课,但教学秩序极不稳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学服从政
治运动,学校对文化知识的传播已全用毛主席语录代替。
  1968年7月,潘复生关于“清理阶级队伍、深挖阶级敌人”的讲话传达后,全场教师被集
中到大岗办学习班。开始了在教师队伍中深挖“阶级敌人”运动,一些领导,教师被诬陷成“
苏特”、“特嫌”、“反革命”,或下放劳动或集中办“学习班”,学校刚刚恢复的教学秩序
又一次被打乱。
  1969年1月,根据林彪的“一号命令”,场部搬迁到磨石山,许多学生随家长搬到内地教
学工作也处于瘫痪状态,全场教师年底只有15人。同年夏,兵团纠正“扩大化”工作组进场,
许多现役军人也已到职,随着兵团组建,形势全面稳定,学校工作也开始恢复。
  1970年初,场部学校由磨石山搬回大岗,教学工作处于边上课边恢复的状况。
  1971年4月团党委批转政治处《关于调整学校体制的报告》。报告提出:一、原场直中学
和各营中学为中心校,配正、副政指,正副校长,把各连分别划分给4个中学分管,受中心校
双重领导;二、第一、二中学发展九年一贯制;第三、四中学发展七年级制,各中学设党支部;
三、第三、四学毕业可到一、二中学读八、九年级课程。学生住校,可考虑给助学金;四、其
优点是:1、可以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2、可提高文化课质量,3、可集中师资节省师资,合
理利用。
  1972年邓小平指示:“学生还是要学文化”。5月,团政治处副主任盖常良带领文教办人
员用2个多月时间,检查了全场教育工作,并拟发了有关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和文件。检
查表扬了一批,批评了部分教师,对全场教育界震动很大。从此教师们抓教学劲头高了,全场
教学质量开始提高。年底全场小学校已达到25所,51个班,在校生l651人。小学教职员工达
ll3人,高中2所,初高中计11个班,在校生417人,教师36人。
  1973年“四人帮”抛出了“白卷英雄”张铁生,1974年又继而树立了“反潮流”小将黄帅。
大喊大叫:“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竭力鼓吹“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战壕的
战友”,要学生狠批“师道尊严”,“反回潮”的浪潮又一次席卷了学校教师们调动起来的积
极性又遭到打击,抓教学的老师被说成是“复辟的先锋”,违反纪律的学生则成了“反潮流”
的革命小将教学工作被学“朝农”,“开门办学”代替,教师们不敢抓教学,不敢教育学生,
学校工作秩序又被搅乱,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全场中学结业的l250
名学生,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很低,学习技术困难,都成了“双补”对象。
  1976年遵照“工人阶级必须占领教育阵地”的指示。全场调9名干部、工人组成工宣队,
进驻4所中学,配合学校“教改”,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不久撤出。
  当年取消临时课本,黑龙江省中、小学生试用教材开始使用,为适应中学教育需要,陆继
购买了电影机、录音机及化学试验仪器等教学用具,学校工作开始步入正规。
  1978年4月,邓小平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狠批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宣扬的“
两个估计”,使教育界的精神为之大振,教师抓教学,学生努力学习,教学秩序迅速稳定。
  1979年,我场第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2名应届毕业生考入齐齐哈尔化工学院和
省机械工业专科学校,成为我场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考出的首批大学生。
  1977年和l978年两年,本场毕业的社会青年也有5人考入省内外大专院校。
  1980~1985年,是本场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时期,5年中狠抓了中、小学生守则的贯彻和为
“四化”而努力学习的思想教育,教学秩序日趋稳定,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大中专考试入学率
达10%。
  1982年学制由9年改为11年,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3年,初中毕业可报考绥化管局在
海伦农场设的重点高中。
  1983年场部建筑250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4层教学楼当年动工,当年投入使用,有教室l8个,
实验室3个,使场部中学实行二部制班级变为全日授课,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的基础。
  1980年以来,教师岗位责任制不断完善,调动了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1983年学习空气
空前浓厚。年内教育经费管理,采取了包干办法,使用趋于合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证
和促进作用。
  1985年教学成绩上升,第一批被国家教委承认高中学业的学生毕业,场增添了一批知识力
量。

小学发展情况一览表
(1964~1985年)
表7—6


续表7—6



普通中学发展情况一览表
(1964~1985年)
表7—7


续表7—7



小学历年班级数
(1964~1985年)
表7—8


续表7—8



中学历年班级数
(1965~1985年)
表7—9


续表7-9



历年升人大、中专人数
(1964~1985年)
表7—10


续表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