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职业教育

第四节 职业教育


农场职工教育是从l977年开始的,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l980年开办了
职业高中班,配备了2名专业教员,招收26 名学生,学习农机专业,学制1年,是总局和管局
试点单位。培训的学员l年后毕业,通过劳动实践深受生产队欢迎。
  1980年场成立了业余教育委员会,工会配备了2名专职教员,制订了职工教育三年规划,
全场各单位先后成立了业余教育领导小组和学习文化补习班,配备了兼职业余教员30多人,并
着手解决教室设备等问题,“双补”文化学习气氛空前浓厚,参加学习的职工达900多人。
  1982年2月20日,嘉荫农场职工教育委员会发布了《职工教育规划》(草案)。这份规划较
具体地分析了全场职工的文化、技术和思想情况,指出全场应受教育3400人,实际达到初中文
化水平的不到半数。有专业技术的1300人,其中机务工人大部分三级以下,专业学校培训的不
足10%,可见技术水平低,专业技术人员少,同农场“四化”建设不相适应。还有一部分干部、
工人思想不稳定,不安心农场工作,责任心不强,组织纪律性差。规划提出了全场职工教育有
任务、重点要求和措施。任务是逐步建立起正规的职工教育体系,提高职工队伍政治思想、科
学文化、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争取到1985年应训职工普训l次。场职工教育的重点是培训生产
队在职干部及机关一般干部和技术干部及职工中的青壮年骨干工人。对各种不同教育对象,都
分别提出不同要求。规划较详细地制定了实现要求的7 条具体措施。
  1982年9月,职工教育办公室成立,同教育科合署办公。1983年单独分出,付立群主管职
工教育。
  从1980年起每年都编制农场职工教育规划,并抓三年规划具体实施。
  1983年为解决连队职工教师不足问题,利用学校暑假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有34人参加的职工
教师培训班。年底全场各单位职工“双补”夜校开课。职工“双补”入学率达80%。
  场在干校办文化补习班。设语文l科,有3名专职补习教师,每月一期50人,共开4期。
  1980~1983年,培训职工9000余人次。其中初中班进行“双补”考试4次,及格率达30%。
  1983~1985年有3期63人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第一批21人毕业。l985年“双补”
初中考试合格过关1080人。因单位对职工业余学习组织的好,被场评为先进的有:l2队、l4队、
木材厂,医院等单位。
  职工教育除了抓文化补习外,干校还抓职工的业余技术培训。

职工教育情况
(1979~1985年)
表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