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文艺创作

第三节 文艺创作


农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各类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吴
文林、于静、李宝刚、张庭和等新老书画,美术教师,精心培育出一朵朵绚丽多姿的艺术之花,
16年来,先后有80多名同学,200多幅书画、剪纸等作品,在省内外获奖,其中获金奖24个,银
奖29个,铜奖26个,有10幅作品被收入《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中国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型
通册》等书。

广播电视艺术类作品在省内外多次获奖,先后有50多件作品在分局、总局、省级获奖。其
中分局级23件,总局级18件,省级6 件,国家级1 件。

1991年,经过一年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促进了农场的思想建设,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
设,绥化分局宣传部下文要求各农场创作场歌。时任场党委书记的于胜军在场党委会上提出,
要尽快创作出《嘉荫农场场歌》。场歌要达到三点要求:第一,要表达农场职工的豪情壮志或
美好愿望;第二,要展现农场地情风貌,优美环境;第三,要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全场人民
喜闻乐见。按照上述要求,时任场宣传部副部长张应能,负责抓场歌创作这项工作。1991年3
月,张应能向返城的哈尔滨知青著名作家蒋巍等十多人发出邀请,征集场歌,同年6 月收到了
蒋巍等知青寄来的场歌作品两件,经场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感到两件作品出自名人之手,十分
珍贵,歌词高雅深遂,深含哲理,富有诗意,曲调高雅,优美高吭,但欠通俗,不易传唱,暂
时找人配乐演唱,录音保留,再继续征集场歌,进行选评。场党委要求宣传部也创作一首场歌,
参加评选。并在场内外继续开展场歌征集活动,年内共征集到场歌歌词15件。

1991年8 月,由宣传部副部长张应能执笔,与宣传部长孟国祥共同创作了《嘉荫农场场歌》
歌词,邀请绥化管局司法干部侯佩作曲。1992年10月,经场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评选出张应能
等创作的歌曲作为农场场歌。提交场职代会评议并通过。后在农场广为传唱,并作为农场文艺
演出的保留节目。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农场的凝聚力。1993年,《嘉荫农场场歌》
应邀参加在湖北省黄石市举行的全国农垦场(厂)歌征集评比活动,并收入全国农垦场(厂)
歌集锦《大地之歌》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