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医疗

第二节 医疗



一、医疗设施设备情况1986年,医院购进日本产东芝———32B黑白B超仪一台,为
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88年,购进北京产全自动麻醉呼吸机,同时更新了一些常用的
手术器械,并对手术室进行修缮,使手术的整体布局更趋于合理,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1993
年3月,医院从大岗搬迁到场部,占用场部新建的托儿所楼及原服务连的平房一栋,总面积约
1250平方米。搬迁后,撤消场部卫生所,实行科院合一体制。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
口腔科、理疗科技科及院务等科室,并设有门诊暂时静点室。卫生防疫站隶属卫生科。1998年,
医院购进并安装上海产500毫安×光机一台。1998年是绥化分局卫生年,根据分局要求,全场进
行基层卫生所改造,投入资金近20万元,当年全场基层卫生所建设全部达标,并通过分局检查验
收。基层卫生所由原来的27个减少至25个,原修理厂、科研站两个基层卫生所被撤消,每个卫生
所配备一名卫生技术人员。

改扩建后的基层卫生所条件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为基层卫生服务以及计划生育、妇幼保健
等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也为今后开展社区医疗卫生等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
年医院购进黑白B超一台。1999年10月,农场医院新楼竣工,投入使用,这幢集门诊、住院处
于一身的综合楼为四层,设计住院床位70张,建筑总面积2600多平方米,造价200 多万元。同
年10月,卫生科、计生办、妇幼保健站、医院先后迁入新楼办公。

新医院的启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医院的条件,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全场职工和
家属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医疗技术

1986~1988年,全场卫生技术人员先后有近20人在职到吉林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上海
医科大学、省农垦卫校等大中专院校学习,使医疗卫生队伍的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1992年,在李学佳副院长的带领下,医院外科在开展胃大部切除、脾切除以及肝破裂修补
等手术的基础上,又成功地开展一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填补了农场及分局农场级医院外科手
术的空白,此例手术被《农垦日报》报道。

1994年,在院长李学佳、副院长陶淑琴的带领下,医院各科室,积极抢救嘉荫县良种厂工
人徐伟加,因患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衰竭并发肾脏破裂、失血性休克获得成功,病人痊愈出
院。医院分别受到分局、分局科委及农场党委的通令嘉奖。

1994年,首次将腹膜透析疗法应用于临床并抢救多例病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995~1996年,医院外科又先后开展了子宫切除、胆囊切除、十二指肠及乙状结肠损伤一
期吻合等手术,填补了农场医院乃至分局医疗卫生系统中外科和妇科领域中的手术空白。

  1986~1999年,全院共完成大中小手术近1300余例,其中较大手术近150多例。

医疗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5-10


  
续表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