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卫生防疫 1986~1996年,卫生科、场职工医院实行科院合一的管理体制,卫生科长兼任医院院长
并主管卫生防疫工作。
1986年以来,随着《公共场所卫生条例》、《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办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装置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
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农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开始由过去以疾病预防为主,
逐步走向疾病预防与五大卫生监督并重的道路。先后培训并设立了各类卫生监督员,依法对各
类生产经营业户进行卫生监督与监测,督促其改善卫生条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饮食安
全。
农场是碘缺乏地区,过去碘缺乏病的患病率一直很高,近年来由于普遍推广使用含碘食盐,
加之要求适龄儿童及孕妇服用碘油丸,碘缺乏病大幅度下降,自1999年起碘缺乏病的发病率已
降至零。
大骨节病、克山病过去是农场的常见地方病,多年来,场卫生防疫站积极进行综合防治,
配合农场有关部门实施改水工程。到2000年底,全场已完成自来水工程13处,使全场四分之三
的人口吃上了纯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多发的地方病种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除此之外,定期给适龄儿童口服亚硒酸钠片,以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2000年大骨节病、
克山病等地方病已很少见。
传染病的预防是卫生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卫生防疫站大力宣传传染病的重要
性,积极提高各类疫苗的接种率。1996~2000年以来,农场卫生防疫站共接种各类疫苗30000
余人次,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3000余人,儿童“五苗”覆盖率达100 %,使各种相关传染病的
发病率逐年下降。自1998年以来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传染病
的发病率一直保持为零。
1997年以来,卫生防疫站全面推向市场,在农场不拨给经费的情况下,由防疫站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为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卫生防疫站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开拓进
取,疫苗种类由过去的7 种发展到现在的15种,并相继开展了仪器卫生检测、公共场所卫生检
测、传染病特异性诊断等3 大类30多个项目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并逐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既
提高了工作质量,又给单位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资产也较1997年前增值一倍,由于能尽快地适
应市场经济环境,经营目标定位准确,使得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历年疫苗接种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5-11
历年传染病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