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66年-1970年

1966年-1970年



   1966年

  12月1日 农场革命造反团成立,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徐凤舞等领导接受造反派批斗。

   1967年

  4月3日 农场正式成立革命委员会,主任张宝仁,副主任李树堂、徐洪升、由进魁。

   1968年

  5月5日 省革委会召开第76次常委会议,批准成立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柳河“五七”干校
革命委员会。

  5月6日 省革委会下发了《关于成立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柳河“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的
批示》,批示:省革命委员会同意成立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柳河“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革
命委员会由9人组成,肖景隆(时任省革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主任委员。

  5月7日 省革命委员会柳河“五七”干校正式成立。农场编入“五七”干校机构之中,一
直延续到1972年。

  5月19日 第一批“五七”战士拦靠山河筑坝成功。之后烧荒600多亩,开发农场历史上的
第一块水田270亩,5月29日全部播种完毕,当年开荒当年收获,亩产200公斤。

  7月21日 由省委干部子弟及少数“走资派”子女135人组成的首批上山下乡知青,到农场
报到。

  9月25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值班室的3位同志,到农场进行考察。

  28日 离开农场返京,临行前,干校举行了一个“向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献丰收礼品大会”
仪式,由3位同志捎转给党中央、毛主席一小塑料袋干校学员自产的大米。

  10月 4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当晚的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发柳河五七干校的消息,题
目是《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10月 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则
消息。

  12月4日 干校接收第二批知识青年137人。

   1969年

  1月 干校已接收知识青年317人。至1976年干校共接收知识青年1 100多人。

  9月27~29日 中共中央委员、 沈阳军区政委、中共黑龙江省核心小组组长、省革委会主
任、省军区第一政委潘复生视察“五七”干校。

  9月 修筑向阳路总指挥李建堂 (“文化大革命”前为哈尔滨市委办公厅行政处处长)12日
在指挥推土时不幸被推土机辗轧受重伤,经抢救无效而长眠于柳河。干校革委会决定,追认李
建堂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五七”战士。李建堂的墓地建在丁字路口旁,立 1.5米高的墓碑,
背面刻有李建堂的简历和事迹,四周栽有青松以示纪念。

   1970年

  2月24日 省革委会第12次常委会议决定,“五七” 干校的隶属关系,由省革委会办公室
改为政治部领导,免去办公室副主任肖景隆兼任干校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职务,由省革委会
副主任夏光亚任干校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职务。

  10月 9日 柳河“五七”干校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夏光亚在校党委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
《全面落实毛主席的光辉〈“五七”指示〉,坚决走政治建校的光辉道路》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