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七五”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 “七五”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985年,农场兴办家庭农场,改革全面展开,农业职工面临着向集体所有制经营方式诀别
的一次严峻考验。这一年因遭受水灾,加之开始兴办家庭农场经验不足,职工贷款挂账超过了
100万元, 生活及第二年的生产资金陷入困境。农场采取把1986年计划中的利润提前补贴给受
灾户,即只收取应交利费的 50%,以扶持受灾户并调动其生产积极性。1986年农场农业获得了
丰收,贷款户均扭亏为盈,职工中首次出现了万元户。
1988年,农场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大农场
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把家庭农场办成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实行了配套改革。在党的
十三大精神的指引下,农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在
领导体制上,实行了场长负责制,出台了《实验场场长工作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了场长的义
务、权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生产指挥、奖励与处罚等。全面推行家庭农场承包经营责任
制,建立起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
1989年,实验场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引进风险竞争机制,基层单位实行队长(经理)招标,
聘任承包经营。赵兴竞聘上岗任林业公司经理,承包经营年限为 3年。由于创新了机制,激发
了全场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首次实现了队队盈利、厂厂盈利。
1990年,实验场提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确定了以深化改
革,围绕治理整顿稳定各项改革措施;科技兴农,夺取农业大丰收;稳中求进,实现经济良性
发展;整顿秩序,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加强群团组织工作,在整治中做好贡献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