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九五”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 “九五”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农场认真贯彻落实了总局、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了农场经济发展的总体
思路,确定了“九五”计划农场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针,以
改革为动力,以强场富民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稻治涝,以稻致富。山水林田路综
合治理,农工牧副渔全面发展。“两个文明”一起上,从而加快实现小康场的步伐。
1996年重点改革:农场进行了精简机构改革,即减少非生产人员。机关原机构设置合并为
“三办三科”,“三办”即党办行办、生产办、经管办;“三科”即计财科、纪检监察科、总
物科。精简机构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实行了聘任制、招标制、选举制、合
同制,采取双向选择的用人办法。种植业方面,继续巩固家庭农场的经营体制,把生产队办成
为家庭农场的管理、协调、服务的中心,从而提高家庭农场经济效益;把发展水稻做为农业发
展的重点,水源以自然水及打井灌溉为主。1996年“旱改水”面积为 5 000亩,水稻总面积达
14 000亩。工业方面,砖厂、米厂、油厂实行租赁承包。物资方面,物资科的物资转卖给个人
承包经营,签订合同,保证全场生产资料的供应,定额上交费税。
1997年重点改革:农业改革进一步规范化,完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分
的彻底、统的到位。彻底取消农机具的承包和租赁形式,全部转让给职工。农场和生产队不再
以农场的名义购置农机具,依靠家庭农场更新机械。对于价格较高的大中型农机具,组织职工
集资合伙购买。全部实现生产费、生活费自理。生产费、生活费不能自理的家庭农场和职工,
将无权承包土地。全面推行土地租赁经营。租金一年一定。逐步推行实物地租和上打租金相结
合的办法收取租赁费。1997年上打租金比例是20%。农场职工租种的土地, 原则上不准转包。
有女职工自己无能力经营土地,转包给场外人员的,加收租金20%,并100%上打租金。
1998年,农场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五大精神和总局、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针,
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开发力度,强化经营管理,科学技术要上新水平,精神文明建设要上新台
阶。在股份制和产业化方面要有新突破,要为实现2000年工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改革:继续加强家庭农场的管理;坚持上打租金,其比例要逐年增加;生产费、生活
费两自理;强化标准化作业、加强农机标准化管理;完善生产队的服务体系。以农养林、农林
兼作,加大开荒力度,增加职工就业。机关、事业单位机构,以定编定员,精简机构,压缩开
支而增效。
1999年,农场改革本着“强科技、上管理、提标准,全面实现规范化”的指导思想,经济
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长足进步。
《黑龙江省柳河农场职工家庭农场管理条例》经职代会通过并实施。《柳河农场关于斤粮
成本的实施办法》经职代会通过并实施。农场继续推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办好家
庭农场,实现两费自理,加大统的功能,加大风险意识,加大科技含量,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土地全部出租,办好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的土地不准转包给场外人员,凡转包者一律收回,由
生产队另行发包。租金实行现金收取。调整种植业结构,即禁麦、压豆,扩大水稻、玉米播种
面积。调整完善家庭农场。全场家庭农场282户,其中30公顷以上的有 5户,农场把这5户做为
规范型的家庭农场,在机械上给予扶持,使其在种、管、收的机械化程度得以提高,作业达到
了标准化,提高了单产。对30公顷以下的小规模家庭农场进行了统分结合,增加统的功能,加
强了社会服务功能,以此解决了花花田的问题,具体措施:统一轮作制度,建立培肥地力制度;
统一作业标准,统一生产措施,按农场规定的新技术推广办法;建立农机“六统一”制度并全
部执行 (即统一作业收费标准,合理收取作业费;统一停放,便于管理;统一指挥,便于发挥
出更大机械效率;统一大修,保证完好状态;统一提取折旧费,保证机械更新;统一作业标准,
达到标准化作业);统一租金的收缴制度。建立农机更新制度。
农场制定出台了兴办家庭林场的政策,基本内容是:每个家庭林场按10公顷林地规划。家
庭林场由农场林业科统一管理。家庭林场按照规划兴办,基本原则是在靠近水源或向阳处建立
果园,在坡上部进行林粮间作,在合理的位置建立场房和畜舍,各家庭林场的场房和畜舍的样
式统一设计。1999年农场共兴办家庭林场22家。
2000年,农场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总局、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抓了
四大重点(减负安民、精准农业、特色经济、产品销售与转化),深化了三项改革 (机关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和林业改革),突出了三大基地建设(渔业生产基地、花卉苗木蔬菜基地和有机食
品基地),做好林水两篇文章(水田增加到2万亩,继续完善水利工程;完善家庭林场建设),重
点搞三个强化(强化经营管理、强化科技推广应用、强化各产业的全程服务意识),优化三个结
构(种植业结构、优质品结构、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结构),办四项公益事业 (二队的通讯设
施建设、场部地区的卫生公厕及路灯的建设和安装、 客运站集资楼的竣工和使用),实施“绿
化年”工程。
重点改革:
1、人事改革。对机关和基层领导班子进行了重新调整。机关由原来的24人精减为16人,8
个科室从机关中分离出来,7个部门实行委托经营。各基层单位重新进行了优化组合, 管理人
员降到最低指数。经费一次核定超支不补,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共计64万元,使全场干部的
责任心明显增强。农场从待业青年中招聘 6名工作人员,成立了录用工作组、评委会和录用监
督委员会,公开了录用条件、考核办法。监委会由职工代表、老干部组成,实行全程监督,充
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平等竞争的原则,避免了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将品学
兼优的人才选拔到工作岗位。
2、管理创新。农场对机关食堂、招待所、 自来水厂、加油站、液化气站、庆安办事处、
物资科、垃圾清运进行了招标,实行委托经营,真正把服务行业推向市场。通过竞标每年增收
19.5万元,5年合同期为农场增收97.5万元。5个新建的蓄水池转包给个人经营,通过竞标农场
每年增收 2.2万元。林业采伐生产突破传统管理模式,采取竞标上岗方式,通过竞标,在严格
执行《森林法》及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生产成本降低2.5万元。
3、成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10月25日农场5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宣告成立,即
从事大米加工和粮油经销活动的柳河精洁米股份有限公司、以培育花卉苗木为主的兴柳绿化有
限责任公司、以养殖生态鸡及特禽为主的林凤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加工黏玉米为主的同
利有限责任公司、以旅游业为主的双建有限责任公司。
4、医院股份制经营。医院实行股份制改革, 共收股金10万元,通过转制极大地调动了职
工的积极性,医院室内外环境得以改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职工和医院收入
增加。2000年医院经营收入达75万元,比上年增加25万元,实现利润 6万元。职工每月收入平
均在800元左右,比上年增加收入200元。
5、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农场根据分局教育局的改革意见, 采取一系列措施,即凭借农场
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校园环境优于附近乡镇的实力,面向周边地区招生,2000年共招外来生
286人,年创收入28万元,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