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一节 机构沿革
建场时期的农业机械和机务工人,是由省委办公厅行政处从松花江农场和石槽农场抽调的。
第一机务人员和机械设备于1960年10月24日由哈尔滨市出发,27日到达农场。机务队长包振国,
技术员王庆录,机务工人梁衍俭、柴清文等10人为第一批机务人员,不久又调来宁军超任机务
副队长。
1965年 5月,发生了“宁罗事件”(宁军超、罗继富因车祸遇难),为了加强机务力量,省
委办公厅行政处决定从松花江农场抽调高云升、曲静芝夫妇来农场工作,此夫妇二人都是机械
专业毕业,既懂技术,又有实践经验。1965年10月底,高、曲二人调到农场,高云升任机务队
长兼修配厂厂长,曲静芝虽是搞机务的(当时农场惟一的一名女拖拉机手),农场为了照顾她,
安排她负责柴油机发电工作。曲静芝于1973年 3月因在工作中腰部被砸伤,被定为工伤于1981
年病退。
1968年,“五七”干校成立,设立了机务排。
1970年,“五七”干校在校部成立生产组(处级单位),高云升任机务技术员,负责全干校
机务管理工作。1973年,六营机务队合并到三营机务队。
1979年,“五七”干校撤销后,农场隶属哈尔滨农场管理局。机务工作由农场生产科副科
长高云升负责,下设两个机务队,即一、三分场机务队。
1981年,农垦管理干部学院成立,农场隶属学院,名为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实验场。实验场
机务工作由高云升负责。1984年总局成立农机监理农垦分站,各农场成立农机监理所,总局决
定,农场的农机监理工作由绥化管局代管,高云升任农机科长兼监理所所长。
1993年,学院搬迁后,实验场划归绥化管理局。农场农机工作由高云升负责,下设两个机
务队,一队机务队由黄桂哲任队长,三队机务队由安秀友任队长。
1996年 3月,高云升退休,农机工作由黄桂哲负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农场举办了
农机培训班,经过一个冬天的培训, 全场农机队员优秀率达90%。农机队伍素质的提高,有效
地推动了农场“两高一优”的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