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六章 水利
第一节 发展概况
农场成立时没有设立水利管理部门,一些水利工作由生产科统一管理。1994年农场成立水
利科,科长朱道景,负责水利工程测量、规划、设计、施工及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1998年,
徐俊军任水利科副科长,主管水利工作。
建场至1987年,因各种因素影响,农场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很少,农业生产效益很低。1987
年,农场耕地面积不足 3万亩,分布在靠山河、柳河沿岸和林地之间、山坡之下。因河岸耕地
常有积水浸渍,林间坡下耕地常遭桃花水、空山水冲刷,多年来,粮食产量始终停留在低水平
状态。
面对农田低洼易涝的现实,1987、1988年,经过农场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场的土地、森林气
候等资源的大量勘察、论证,农场提出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促进农场经济加快
发展的总体思路。1986~1988年,共开发水田 3 000多亩,为后来的大面积“旱改水”工程的
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解决农业二队和红砖房地区水田的用水问题,1996年农场在二道河上游建设了二道河
水库,但农田水利工程配套率不足 20%、低产田面积过大、水田灌溉难、旱田排水难的现象,
仍然制约农场的发展。1998年,农场提出了“以稻治涝、以稻致富”的农业发展思路,规划实
施了小柳河(农业二队段)筑堤截流工程,建设了小柳河水库,完成了相应的配套工程。1999、
2000年开凿十里人工河,即“引靠入柳”工程,建设了十大蓄水池。至此,农场形成了以“两
库十池”为主体的旱可灌、涝可排的水利工程体系,使水面总占地面积6 000亩,年蓄水量1 100
万立方米。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推进了“旱改水”工程的实施,2000年水田面积达17 000亩。
同时也为农场的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