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资
第二节 物资
一、机构沿革
建场之初,农场未设物资管理专门机构,物资管理由农场计财部门负责,生产资料由齐佩
玉负责,农机配件由由进魁负责。
1968年,正式组建物资库。所需基本建设、工农业生产等物资均纳入省物资部门计划管理,
一切统配物资均由省二级站进货,非统配物资,由物资库按“五七”干校、农场年度计划自行
采购。
1968~1969年,物资库主任刘杰。
1970~1972年,物资库主任吕宗昌。
1973~1975年,物资库主任郑士魁。
1976~1978年,物资库主任顾炳昌。
1979~1980年,农场组建供销科,由副场长徐洪升代管。
1980~1984年,供销科副科长刘兴宽。
1985~1987年,由进魁先后任供销科副科长、科长。
1988~1989年,农场设立物资供销公司,对内仍称物资科,王秀龙先后任副科长、科长。
1994年5月到年末,物资科科长安万福。
1995~1998年,物资科科长马常贵。
二、发展概况
1968年 5月,农场仅有两个油罐(一个10吨的,一个50吨的),各类物资停放在不足50平方
米的草屋里。到1973年的5年间,物资库先后购进30吨的油罐9个。在庆安县城建立物资专运站。
建封闭库房500平方米,栅式库房500平方米,砖瓦结构办公室 200平方米,1982年建半封闭油
库一处。1985年,物资科搬迁到原一分场的场区,重建砖瓦结构办公室 200平方米。将原一分
场的600平方米马舍改建成农机配件、机电、化肥、建筑物资的永久库房。
当时,物资科有72万元的固定资产,100万元的流动资金, 建立了专职财会机构和农机配
件、机电化建、燃料三大保管机构。固定职工队伍达20人左右。1986年,在庆安县城专运站修
建铁路专用线70米。
自1968年物资库建立至1980年,管理人员成分多是省委下放干部和哈尔滨市“知青”,流
动性较大,给物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从1980年开始,管理人员基本固定下来,其成分多
为当地固定职工,从此,物资管理工作才走向规范化。
三、物资管理与供应
1968年,“五七”干校成立,随着基本建设逐年增加、各类工厂陆续建立、耕地面积不断
扩大,各种物资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物资库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着干校的办校方针而开展,各
种物资的进货渠道没有对口的主要部门,多数物资靠下放干部的原单位支援解决。1979年柳河
农场成立,各类进货渠道畅通,化肥、农药、原煤、油料、钢材、水泥等物资,均按农场的耕
地面积及生产需求计划供应,年平均进原煤3 500吨左右,汽油、柴油各 200吨左右,化肥200
吨左右,化肥、燃油按播种面积下发各生产单位,原煤按各单位的取暖面积核定下拨,居民每
户2吨左右,供应到户。
“五七”干校和学院时期,物资需求年初制定计划,由计财处拨给资金,全部实行计划管
理,从1985年开始,由物资科核定年度流动资金及年度利润指标。分别下达到农机配件、机电、
燃料三大保管组内。对三大组进行合同管理,要求完成农场下达的生产财务计划指标。
农场各生产单位均设立物资库,由物资科统一进货,农场对物资科和各单位,年末核定库
存限额,1984年年末,核定限额如下:物资科48.8万元,一分场 5万元,三分场6万元,林场4
万元,工程队8.8万元,农机厂5万元,粮米加工厂2.8万元,电站4万元,砖厂3万元,菌厂0.6
万元,车队0.6万元。
自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以来,各基层单位的库存物资集中到物资料统一管理,撤销各单位
的库存,不核给各单位的储备金,各单位所需的材料,均到物资科领取,领取材料时,拿专门
设置的领料本,由物资科发料时登记,每月末结算一次。
在油料供应上,为了方便农业连队,物资科在一、二分场设置汽油、柴油油罐,家庭农场
和其他用户可以及时加油。
物资集中管理后,均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物资的验收、领发、保管、使用、盘
存等责任制度,做到了入库有验收,领用有手续,使用有定额,保管有专责。材料、物资保管
建立了账目,领发随时登记,经常核对,做到了账物相符,出现盘盈、盘亏、损坏、变质等,
均查明原因,及时上报,按农场的批示意见进行账目处理。对于责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由责
任者赔偿全部损失。
对物资科的库存管理,在核定限额的情况下,要求逐年下降,每下降100元奖励3元,做为
物资科职工的奖金。
1995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物资科进行了国有民营承包制的改革,库存的物资核
价全部转卖归个人所有。对三大保管组人员进行费用自理、
自负盈亏、定额全赔的风险到人的经营改革,1995~1998年,农场纯提利润13.5万元。1998
年,农场将物资科的办公室及库房全部核价,转卖给职工。2000年,农场将农机配件、生产资
料、燃油物资分为三大块,对全场职工进行投标承包,其中,燃料组每年上交利润9万元,5年
不变,由郑忠芳中标,农机、化建、生产资料由陈永海、栾荣利中标。从此,物资管理走向了
市场化轨道。
四、计划采购
1968~1979年,设立专职采购人员 3人,负责各类物资的采购工作,按各单位年度计划,
进行采购进货。由于各单位年报计划不实,造成库存积压严重,影响流动资金的周转。1985年
取消了采购人员,由农机配件、机电、化、建承包人,到各用户单位登门服务,如实核定进货
种类及数量,进行自进自销的改革,从而减少了库存积压的现象,盘活了流动资金。1995年,
物资科实行了国有民营的改革,真正实现了资金筹集、经营风险、定额上交、自负盈亏四到户
的市场经济管理,农场年年提取利润,职工个人年年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