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运输管理

第四节 运输管理



  

  一、客运

  农场公路客运建于1969年。那时,只有一台大客车作为通勤车,每天往返于庆安与农场之
间,定点发车,方便了职工群众出行。

  1988年,个体客运兴起,裴海善、田晓彬、杨晓东、高明、石学滨等个体运输户相继开始
客运。之后,战庆忠、董庆国、季显武也加入客运行列。

  1991年10月,农垦管理干部学院更新一台龙江大客车,投入运行。1993年,学院迁往哈尔
滨,大客车交给农垦林校继续营运。

  随着客运市场的开放,庆柳线路上的营运客车迅猛发展,至2000年,平均每一小时就发一
次班车,其中农场职工个体营运户王忠友、王力勤、单国会等,共有 4台车,除庆安线路外,
还有由柳河开往绥化的1台班车。

  二、货运

  20世纪60年代初到“五七”干校时期,农场和干校的公路货运工作,主要是拉运生活物资
和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建材、石油、元煤、粮食、日用百货、木材、烟酒、副食品等。
到80年代末期,货运量开始猛增。90年代初,以1990年为例,货运量就达 1万余吨,里程累计
达117万公里(不含客运里程)。拉运炉灰(烧砖用)2 400立方米。职工家庭用的液化汽也是经公
路运输的。

  运输市场开放后,除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农垦林校保留两台货车外,其余全部转让给个人
经营。货运紧张时,除少量雇用外地车以外,全部是农场职工个体运输。货运紧张时,除少量
雇用外地车以外,全部是农场职工个体运输户完成的。这些个体运输户在农场经济发展、方便
职工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