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60~1968年 5月,农场职工是原省委机关农场成建制转入的职工,他们分别来自省委的
松花江农场、石槽农场,当时只有52户,人口310人,65名职工。

  隶属“五七”干校时期,

  职工队伍急剧增加,其来源有6个渠道:

  1、省委、省政府机关直属机关下放劳动的干部,定名“五七”战士。

  2、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3、聘请一部分农村的贫下中农,给下放干部再教育当“老师”。

  4、向有关单位抽调一批技术工人,有制材工、 基建工、种水稻的朝鲜族农工,还有机械
技术工人。

  5、职工子女初、高中毕业后就业人员,定名为自然增长的职工。

  6、接收、安置的转业和退役官兵。隶属哈尔滨管理局时期,

  1979年 2月17日,国务院下达国发[1979]40号文件,停办“五七”干校,“五七”战士回
原单位工作,一些干部岗位空编,由望奎县、庆安县调入一批科级干部。

  隶属农垦管理干部学院时期,从其他农场调入了一批干部。

  接收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

  接收了一批退役军人。

  从建场至1979年9月,职工队伍成分和数量不断发生变化。1979年,干校共有干部179人,
干校停办后留给农场52人,其余的干部分配到各市县、外省,以及哈尔滨市工作。从此,农场
的职工队伍基本固定下来。

  1999年,农场有职工855人,其中干部163人,工人692人;固定职工480人,合同制职工375
人;男职工516人,女职工339人;农业职工433人,林业职工200人,其他职工222人。

  2000年,农场有职工836人,其中干部130人,工人706人;固定职工488人,合同制职工346
人;男职工515人,女职工321人;农业职工2 449人,林业职工215人,其他职工172人。

   职工人员增减变动情况统计表(1999~2000年)
表3-3



   离退休人员增减变化情况统计表(1999~2000年)
  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