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的扩建,林校招生员额的增加,特别是修建、改建、重建的楼房增加,
资金使用加大,给农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学院搬迁后,原学院教学楼全部移交给农垦林校,林校生源由原来的1 000余名增至2 000
余名,生活消费的日渐增长,促进了商业的兴起。以1996年为例,仅学生市场消费,每天达1.9
万元。农场种地户科学经营的含量加大,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为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
动作用,从而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5年,经商的个体只有 3户,一家
小吃部、一处照相馆、一个理发店,至2000年末,已发展到81户。柳河综合农贸市场的建成,
“逢九大集”(即每月的9日、19日、29日为柳河集市)的开办,有力地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户数不断递增,销售额(不计私营)从1985年的 2.8万元,至1998、1999、
2000年连续三年突破400万元,加速了职工致富的步伐。

   个体工商户历年发展情况统计表(1985~2000年)
  表3-10



  续表3-10



  农场在1988年之前,没有专门的农贸市场,只在现于峰粮店前,自然形成“马路”市场,
经营者大都是附近村屯的农民,商品也多是时令蔬菜。1988年,占地 216平方米的塑料瓦盖的
钢骨架市场在农场办公室道北偏东建起来。1992年,搬至农场文化广场。1995年,又迁至农场
百货商店前,规模不变。1997年,市场框架只剩下二分之一,103平方米, 年销售额约万元左
右。

  逢九大集(每月 9日、19日、29日为柳河农贸大集日)自1996年开办以来,活跃了农场经济,
方便了消费者。每年36个大集,销售额除1997年为16万元外,其余年份大都为12万元左右,2000
年进入低点,年销售额约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