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
1961年,农场开办小学,学生、教师数量很少。1968年,在离校较远的现三分场办了一个
小学下伸点,一名教师,十几个学生。1996年,分局要求集中办学,学校盖起了学生宿舍,这
个下伸点才完全撤销。
20世纪80年代,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每个年级都保持两个教学班。1985年,随着管理体制
的改革,学前班由幼儿园迁至学校。
21年间,在小学教育中,适龄生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及毕业生合格率均达100%,共培养
出毕业生1 236人。
农场小学在校生人数统计表(1980~2000年)
表5-1
二、初中教育
由于农场与庆安县南端的一些农村相毗邻,办学条件优于农村,所以附近农村的一些小学
生毕业后,为就近入学都来柳河读初中,初中一年级的招生数都高于本地区的小学毕业生数。
1980~2000年,共培养初中毕业生1 478人,其中升入中等专业学校的244人,升入高中的
689人,升学率为94%。
农场初中在校生统计表(1980~2000年)
表5-2
三、高中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期,高中惟一生源是本校的初中毕业生,而每年的初中毕业生 90%以上报
考中等专业学校,且录取比例高,所以高中生源严重不足,每年只能招收一个数量很少的班,
且质量不高。
18年中共培养高中毕业生381人,其中升入本、专89人,升入中专的54人,升学率为37%。
1981年,二年制的高中学生毕业后,一方面为解决这些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一方面
为基层生产单位培养急需人才,学院决定办一届农机专业的职业高中班。学制一年,基础课由
校内教师担任,专业课由各生产单位中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的人员担任。一年后毕业,
21名毕业生分配到各生产单位。
1982年 3月招收本校初中毕业生开办了林业职高班,专业教师从农垦林校毕业生中选调,
学制3年,1985年有37人毕业,为基层各生产单位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
农场高中在校生统计表(1980~1997年)
表5-3
四、教学水平
小学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小学附近设了初中班,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设了高中班。
从办学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小学各年级只能维持一个班,进入80年代,学院成
立,办学规模不断发展,每年小学、初中的各个年级都扩充到两个教学班。20世纪80年代初期,
由于受师资队伍、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的限制,教学质量不高。当时,学院将中小学教学质量、
医疗条件、生活饮用水、院区道路列为四大难题。由于学院对学校采取了配干部、调教师、增
设备、给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逐步摆脱困
境,提高水平。
20世纪90年代,学校建立了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中参加全省组织的会
考,各科会考通过率每年均达100%,平均成绩在全省 504所高中学校中名次排在41位,被评为
“1992级高中会考省评优秀级学校”,进入全省50强。高考升学率稳定在 50%左右,1997年分
局高考文科状元出自农场子弟校。初中、小学参加总局、分局举办的各类统考,成绩名列前茅,
初中升学率(含中专、高中)多年都在90%以上。
1993年,学校归属农场管理以后,农场对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加大了投入,从1993年
至1997年的5年间,投资近百万元,为学校建设了铁栅栏、学生食堂、学生宿舍、锅炉房及4个
标准化实验室,教学楼内外装修一新,1997年10月,一次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验收。1998年学
校在分局、农场的支持下,建设了“新三室”中的微机室、语音室,全部投入使用,推动学校
向“两全学校”、“标准化学校”迈进。
1999年初三毕业统考,参考26名考生,有22名考入铁力高中,其中农场子弟校有两名同学
进入分局前10名,毕业合格率达100%。
2000年,农场子弟校以平均 74.84分的成绩名列分局第二名,其中政治、外语学科名列分
局第一名,数学、语文学科名列第二名,初二结业成绩,地理、生物分别列分局第二名,初三
毕业生中,有1人考入中等师范学校,6人考入中等专业学校,12人升入高中,升学率为95%。
五、第二课堂
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学校体育代表队1988年参加总局局直单位中学生运动会,男、女分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96
年,第一次参加分局教育局举办的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版画课外活动小组常年坚持业余创作活动,朱建旭的《滚雪人》、高曼华的《放鸭》、吕
宏超的《荡秋千》、马晓峰的《体育队》、李晗的《猫与小鸡》、余跃的《森林里的小动物》
等几百幅版画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活动,累计获3块金牌、6块银牌、12块铜牌和64
个优秀奖,35个佳作奖,朱建旭的 《滚雪人》、高曼华的《放鸭》、宋蕊的 《趣》、余跃的
《夜》、李晗的《放牛》等十几幅作品被日本、加拿大和我国的博物馆收藏,关博的《获》、
樊雪晶的《小兔拔萝卜》、刘阳的《呀,世界变了》、裴华的《足球赛》等20多幅作品分别被
刊登在国家、省级、总局级的书画刊物上。
小乐队、文艺演出队在场、校的各重大节日及迎宾迎宾庆祝活动中作过多次专场演出。1994
年代表管局 9个农牧场,在管局教师节庆祝表彰会上做专场汇报、慰问演出,受到各方面的高
度赞誉。
小文学社的小作家们在语文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潜心创作文学作品,王艳伟的《妈妈的手》、
刘春娟的《今日南郭先生素描》、柳艳的《挚爱》、曾宪双的《路》、付冬生的《我的爸爸》
等作品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赛及黑龙江 “三爱”征文活动分别获奖, 这些作品还分别刊登在
《初中生学习》、《小作家报》、《文化与智慧》等刊物上。
1999年 5月22日,在海伦农场召开的分局第五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农场子弟校代表队
有6人9次打破分局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记录,以总分178分的好成绩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2000年,农场子弟校以“教有特色、学有特长”为宗旨,开办了具有特色的特长班,使素
质教育落到实处。2000年5月学校党支部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艺术节,共收作品813幅,包括书
画展、花卉展、文艺演出、体操比赛等项,其中美术班敬献作品百余幅。在全国青少年美术、
书法大赛中有19人获奖,入选《中国少儿美术作品》世纪珍藏版一书,其中2人获二等奖、7人
获三等奖、10人获优秀奖,指导教师卢艳荣被收录到中国艺术名人大典。
2000年 6月底,在农场子弟校举行农场第一届田径运动会,子弟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道
德风尚奖。
2000年 7月16日,农场子弟校承办了分局第二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获精神文明奖,其中由金英妮、姚金双、闫会宁组成甲组女团获团体冠军,刘航、郑哲获乙男
双打冠军。
2000年,农场子弟校荣获总局绿色学校和分局“无烟校”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