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社会第一章 人口与民族第一节 人口 创建时期(1960~1968年),除省委机关派来几个领导和机务人员及在当地吸收少量人员外,
人口百余人。1968年,“五七”干校成立后,人员大量涌进,除“五七”战士,还有知青、贫
下中农代表(作为贫下中农教师,在当地农村招聘的)。1981年隶属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后,又有
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大量充实到农场。几代农场人来自五湖四海,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
自治区。
1968年,农场(省委副食品基地)有干部职工86人,户数59户,人口237人。
1973年,省委批转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撤销柳河“五七”干校生产处的建制,建立附属农
场,当时农场职工人数为1 069人;
1979年,“五七”干校阶段,干部职工人数1 069人,总户数490户,人口2 368人。
1980年,因部分下放干部及插队知青返城,农场总户数和职工数有所下降。干部职工人数
868人,总户数481户,人口2 000人。
1981~1993年,建立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实验场,随着学院实验场的建设发展,1993
年实验场干部职工人数为668人,农场人口、户数逐年增加,户数为806户,人口为2 620人。
2000年,农场有干部职工836人,总户数945户,人口2 681人,其中:男性1 310人、女性
1 371人。
农场人口状况统计表(1980~2000年)
表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