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第三章 社会保险
第一节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1993年 7月,农场社会保险分公司成立,与劳资科合署办公。由劳资科副科长魏淑文兼任
保险分公司经理,曹传香兼职会计。
1996年8月,劳资科科长张玉艳兼保险分公司经理,曹传香兼职会计。
农场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发展进程较快,大体历经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1994年)为起步阶段。对于社会保险这一新的事物,一方面工作人员业务
不熟;另一方面职工群众认识不足,缺乏理解,工作难度大。保险分公司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
导下,农场党政领导在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学文件精神和典型经验,全方位
开展社会保险知识及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干部职工对社会保险工作意义的了解和参保意
识。
对全场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核查全场固定工人、合同工人、职工工资及离退休人员工
资总额等“四个基数”,建立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卡手册 450份,建立退休人员资金统筹台账,
对68人应参保人员逐一登记注卡。
第二阶段(1995~2000年)为基础建设和试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阶段。
加强队伍建设,组织社保人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财会及保险业务人员培训班,使得
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分公司的岗位责任。在工作中,树立自觉为基层参保人员服务
的思想,对基层办事和前来政策咨询的人员,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按职责权
限办事,不刁难、不勒卡、不推诿;对来电、来函、来访人员,问清事由,按政策、按程序解
答,按原则办事。
实行微机化管理。1995年管局社保局为农场配备了一台计算机,从而建立和形成了参保人
员个人账户和退休人员档案数据库。自此,财务管理及“四大基数”核查、原始资料审核、审
批、复核等数据准确无误,做好日清月结,财务及业务档案装订整齐,达到标准化水平。
2000年,农场根据分局新的职工医疗保险实施细则,拟定了《柳河农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实施细则(试行)》。新的医疗保险细则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完善和调整了统筹金最高支付限
额办法,确定了按病种支付最高限额的标准;二是建立定点医疗机构横向有序竞争的机制,解
除了参保人员必须在一家医院就诊买药的限制,打破了定点医院独家垄断的局面,一举扭转了
医疗统筹基金连续多年超支状况,第一次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