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柳河小路

柳河小路




   柳河小路

   许文纪

  我曾千次万次地盼望过再回一次柳河,我多么想故地重游,寻找那失去的梦。这种想法终
于在今年的7月25日变成了现实。108名当年下乡到柳河“五七”干校的知青回来了,母校的儿
女回来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回来了。

  走在这熟悉的乡间小路上,就会神游于大自然的清新美妙之中。松松的软土上留下了串串
温馨的脚印。这是我们当年用汗水铺成的路啊!寂寂的心中涌起阵阵暖潮。小路流向远方,路
旁是让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绿水、农舍田园。此情此景,拓展了我们的回忆,渐渐的,自己被融
化了。只感到心中的潮水仿佛受到了阳光的照耀,畅然地清亮了、加速了。所有的举止都可以
返朴归真,大赤膊、光脚丫、泥腿子、蒲草鞋,当朝阳从炽热的心怀穿过,便成了一条彩虹,
一朵白云,一缕霞光。

  柳河小路,魂魄也常在坑洼不平的颠簸中震颤。当年以为自己走在一条永远不会错的路上,
甚至不惜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埋葬在这里。就这样迎着风、沐着雨、沾着露、顶着雪,苦苦地走,
让所有的颠簸都在脚底起茧,所有的风云都在胸中郁积,所有的汗水都在肤上打皱。这长期而
又痛苦生活的磨练哟,刻在我的心中,刻在他的心中,刻在这里所有人的脑中。当我们终于意
识到一切都是历史的误会,而我们不过是这场大误会中小小的牺牲品时,我们是那样失落,只
盼望着能早一天离开这里。

  然而,在25年后的今天, 我们竟鬼使神差般地非要回来不可。来自国内外各行各业的108
名当年柳河“小将”竟在几天内神速地自发组成“还乡团”,因内外电话联网,有人专程从北
京乘飞机赶来,有人从非洲赶回,还有业务繁忙的市长、局长、处长、研究员、工程师、翻译
们都赶来参加这次活动。

  我心中一直有一支歌,我说不出它的名字,唱不全它的曲调,可我知道它在我心中最深最
柔软的一个角落。每当月亮特别清朗的夜晚,风沙特别大的黄昏,或者走过一条山路的转角,
走过一片开满鲜花的草原、或是在刚刚亮起灯火的城市里,在火车慢慢驶出的站台上,一种似
曾相识的忧伤就会袭进我心中,而这种内心的忧伤化作一种默默地怀念。

  当年“五七”战士李建堂的坟墓永远停留在这寂静的山林中。108人致哀, 为这座坟墓献
上了鲜花。泪水终于湿透了手帕,任凭它放肆地流淌,淌得心里、脑里都清清凉凉了,平素那
些庸碌无聊的宠辱得失排遣殆尽,那颗多少也沾附了世俗尘埃的心好象净化了许多,隐隐地觉
得胸襟坦荡起来。

  弯弯曲曲的柳河小路一直向远方延伸,愈到远方愈飘渺得像梦。

  经常在铺满落英的田埂上,默默咀嚼心泉里的花影和离愁,唱着那首或苦、或涩、或清纯、
或温馨的歌,赏月圆月缺,把凝重的脚步印在这条路上。走过风,走过雨,走过阳光、走过遥
远,走出一个燃烧的故事,留给子孙去思索。

  我终于悟出了生活的真谛,经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当我们再次踏上柳河小路时,我们深
知只有走过这段苦难的历程,才有能力走出日后的泥泞、沼泽和芦苇塘。

  (作者许文纪,于1969年7月29日来到柳河,1976年离开柳河,现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记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