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自然灾害

第八节 自然灾害



绥化垦区自1972年至1985年,共发生各种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34起,平均每年发生2.6起,
平均每年受害面积达36.25万亩。成灾面积累计26万亩,其中旱灾3万亩,涝灾14万亩,风灾
2万亩,雹灾2万亩,冻灾3万亩,病虫害2万亩。

15年间各种灾害危害面积表
表2—4 (1973—1985)


一、春涝
春涝的形成主要是上年秋雨多,或冬季雪大,或当年4、5月分多雨。春涝造成机械下不了
地,贻误农时。
铁力农场于1956、1958、1959、1973、1981年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春涝,影响播种,贻误
农时,造成10%的减产。肇源农场于1959、1964、1973、1984年发生比较严重的春涝,造成10
—15%的减产。嘉荫农场自1964年至1985年间,其中春涝达8个年分。特别是1973年,小麦播种
拖至6月份,严重地影响了小麦产量。有些后期播种的地块,颗粒未收。许多人都说:“这是
实实在在地花了大价钱的学费,买回了不可违误农时的深刻教训。”红光农场由于1981年秋雨
过量,造成1982年春涝。1983年4月26日至29日,连降暴雨达59.6毫米,通肯河上游降雨达74
毫米,促使山洪暴发,使农场2850亩小麦被淹。1984年,北部和东部5场发生严重春涝,使小
麦播种期拖延到5月下旬,造成禾苗贪青晚熟,普遍减产20—30%。后期播种的小麦,减产50—
60%。除上述各场外,其他农牧场也都在不同年份,不同程度的发生春涝灾害。春涝是绥化垦
区危害最严重的灾情。
二、秋涝
秋涝是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发生降雨量过多,造成机械不能下地收获,有的站杆小麦在穗头
上发芽,粮食质量差,小麦容重低,大豆泥花脸增多,等级上不去,影响上交出口和生产收入。
绥化垦区秋涝情况也时有发生。西部3场即是十年九春旱,却往往又是春旱秋必涝。特别
是在五六十年代,秋涝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无法抗拒的灾难。因为在建场初期各种条件比较差,
不但成熟的粮食收不回来,即使收回来,连找一个放粮的干地都很困难。有时收回的粮食因
长时间得不到晾晒,而发霉腐烂。由于秋涝使丰产的粮食遭受严重损失,使农作物生产收入下
降。绥化垦区西部3场的秋涝灾害,造成1955年至1969年连续14年亏损的局面。1972年,全垦
区发生严重秋涝,粮食平均亩产仅达46公斤。嘉荫农场于1964年发生了严重的秋涝,该场在当
年因内涝和洪水的侵袭,造成600万元损失。1981年,该场从7月下旬至8月末,连续40天阴雨
不晴,降雨量达216.7毫米,田间陷车打误,收获机械不能发挥作用,造成3万多亩小麦在田间
发芽霉烂,当年小麦仅收回20%。海伦农场于1969年8月13日开始降雨,一直下了46天,雨量达
400多毫米。造成4.5万亩小麦全部扔在地里,损失达578万元。1981年红光农场也发生严重秋
涝,使1050亩小麦收不回来。1985年全局发生严重秋涝,麦收季节,连续阴雨40余天,全局小
麦仅收回30%,造成当年亏损969.4万元。
三、旱灾
旱灾是在农作物播种后至成熟以前,正需要雨水期间,而不下雨,影响出苗、灭草、穗分
化,造成减产。
绥化垦区旱灾也是比较严重的灾害,特别是西部3场,十年九春旱已成惯例。旱灾给这里
种植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56年春播后,连续60天无雨,使出苗期推延,造成粉种,缺
苗达20—40%。肇源农场自建场到1985年,严重的春旱就有6年,其中1973年和1982年,自播种
后,一直到7月20日才落雨,土地干裂,禾苗枯萎,造成严重减产。海伦农场自1964年至1968
年,连续5年发生春旱;1964、1965、1982年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春旱。和平利,畜场1964年春
季无雨,而且刮大风。3月至5月,刮6级以上大风28次,造成40%减产。1980年严重春旱,亩产
比上年下降54%。1982年春,连续70天不下雨,下雨后又遭雹灾,使农作物减产27%。红光农场
于1974年春,连续63天无雨,受灾面积达1.11万亩,减产6%。1982年6月至8月份,又出现连续
60天不下雨的有史以来罕见的大旱。旱象又导致虫害发生,使500亩大豆绝产。嘉荫农场1976
年至1980年连续5年发生春旱,其中最严重的是1979年,从4月22日至8月末没下一次透雨,农
作物普遍减产,有1.5万亩地绝产。从1982年5月26日开始,历时48天干旱无雨,粮食减产3成
以上,有2.5万亩地绝产。
四、风灾
风灾对种植业生产的危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春天风害刮走播种地面的覆土、使种子裸露
地面。秋季风害则将庄稼刮倒,给收获带来严重困难。
海伦农场是受风害较严重的区域,该场地势较高,常年多风,大风天数占78%。1975年到
1985年,受风危害的土地面积达3.11万亩,肇源农场于1959、1964、1973、1984年遭受较大风
害,其中,1973年风害,将0.17万亩的小麦连根拔起,靠近岗坡的0.22万亩地的麦苗,被沙土
盖上,全场受害面积达65%。和平种畜场于1972年遭受风害,毁地面积达1.75万亩。同年7月13
日,嘉荫农场十五队,遭到龙卷风袭击,损失达万余元。绥棱农场于1975年6月16日晚,遭到
七级大风夹着暴雨,持续一个多小时的袭击,小麦倒伏3.18万亩,玉米倒伏3.7万亩。1981年4
月,和平种畜场遭受8大风袭击,毁坏大批房屋、畜舍,5米多高大树被连根拔起,农田表土和
种子被刮走,造成大面积农田毁种。红光农场于1983年6月25日刮了一场九级大风,夹杂冰雹,
持续15分钟,受灾面积达3.9万亩,造成严重减产,有的地块绝产。
五、雹灾
冰雹是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多发生在每年夏初时节,地域性较强,受地形、风向影响较大,
多发生于山地、丘陵地带,往往迎风坡地受灾严重,常出现“雹打一条线”的情况。
1963年至1965年,铁力农场连续3年发生比较严重的雹灾,累计成灾面积达1.24万亩。1976
年至1981年又连续3年发生雹灾,累计成灾面积达5.22万亩。1985年发生雹灾,成灾面积达105
万亩。
1973年红光农场发生大冰雹,最大雹体似鸡蛋,地面覆盖厚度达150毫米,树杈被打断,
房屋玻璃被打碎。在田间参加劳动的3名中学生被打伤。冰雹过后,麦苗变白。玉米、大豆、
马铃薯等秧苗,只剩一个茬儿。受灾面积达2.93万亩。1978年6月18日下午4时27分到43分,全
场普遍遭冰雹袭击,受灾面积达3.6万亩。
1975年8月3日下午,绥棱农场先后两次遭受冰雹袭击;第一次10分钟左右,第二次20分钟。
最大雹粒达4厘米,风力达9级,雨量达47.5毫米。个别大树被刮断,庄稼叶子被打碎,小麦
倒伏6.35万亩,减产15%。同年,8月30日下午1时,嘉荫农场遭到持续半小时的冰雹袭击,冰
雹平均直径10毫米,重0.8克,雨量达63毫米,受灾面积达3.6万亩,损失粮食800余吨。烟囱
倒塌4个,砖坯被砸毁3万块。1966年至1980年,该场共发生26次冰雹,其中1980年发生了5次。
1981年在海伦农场发生冰雹,受灾面积达4.16万亩。1982年嘉荫农场连续发生3次冰雹,大
豆受灾面积达1.49万亩,减产100吨。
六、霜冻
霜冻有早霜和晚霜两种。早霜是指秋季降霜期提前,在农作物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霜冻
来临,从而造成农作物减产。晚霜是指春季霜期该结束的日子已过,又发生霜冻,使已播下地
的种子或已出土的禾苗受冻,从而影响禾苗成活率。
铁力农场于1957年发生霜冻,成灾面积达1.5万亩;1964年霜冻成灾面积达1.48万亩;1965
年霜冻成灾面积达2.59万亩。以后每10年发生1次霜冻,1975年霜冻成灾面积达8.43万亩,是
最严重的一年。
1960年肇源农场发生早霜,9月27日开始下霜,使30%的玉米未成熟,大豆青豆占5%。1969
年9月17日下霜,使40%的玉米没有成熟,大豆青豆4%。1967年、1977年都在9月20日前后出现
早霜。
1961年海伦农场发生晚霜,时至6月12日下霜,已出土的大田作物大部被冻死,造成减产。
以后又于1964、1965、1968年发生晚霜现象,1976年8月23日又发生晚霜,使种植业生产受
到损失。
1970年和平种畜场发生早霜,9月18日降下了大风雪,没有成熟的庄稼全部被冻死,造成
减产歉收。
1972年绥棱农场发生晚霜。6月13日,各种禾苗基本出齐,突然发生霜冻,使大部已出土
的大田作物被冻死,只好翻地毁种,造成贪青晚熟,普遍减产。同年嘉荫农场发生早霜,9月
10日开始下霜,比常年提前18天,使6万亩大田作物绝产。1982年该场14队低洼地块发生霜冻,
受灾面积达0.38万亩,减产50%。
1974年红光农场发生早霜,受灾面积达3.3万亩,粮食减产5%。1975年8月18日降霜,使
6.23万亩作物减产七成,3.64万亩作物绝产。1982年该场14队低洼地块发生霜冻,受灾面积达
0.38万亩,减产50%。
七、雪灾
垦区北部、东部各场冬季漫长而寒冷,常常发生雪灾。据嘉荫农场统计,11月至次年2月,
年平均降雪25.95厘米,1972年,达55.8厘米。
每当大雪夹着狂风,从西北方袭入,就是人称的“大烟炮”了。此时,行人睁不开眼睛,
雪卷沙粒打在脸上,疼痛难忍。“烟炮”过后,不得不动用推土机推雪,组织大批人力挖雪,
以保证道路畅通。
降雪早且大的年份,常将未收回的农作物埋在地里。如1966年和1972年,大部分生产队的
大豆、玉米被大雪盖住,有的待到第二年春天雪化净后,才进行收获,造成巨大损失。
冬季西伯利亚寒流袭来时,温度急剧下降、异常寒冷,常冻坏人、畜及蔬菜等。
八、虫灾
垦区每年都有虫灾发生。主要有粘虫、跳甲、玉米螟、草地螟、潜根蝇等害虫。多发生在
盛夏季节。1982年6月,垦区北部的海伦、红光、绥棱农场及东部的铁力农场,大面积暴发草
地螟虫害,幼虫爬到三层楼的办公室、教室及宿舍。据海伦农场在麦田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
草地螟虫130只,多者达1200只。大片的庄稼叶片一夜间全部被吃光。有的还成群结队穿过公
路爬向另一块地号继续危害农作物。农场动员全场机关干部、学校学生、家属同广大工人一道,
全力投入捕杀草地螟的战斗,采取机械、人工撒药,挖沟阻拦,人工捕捉,挖坑深埋等多种
措施。由于害虫抗药性日增,不得不加大药量,一遍不行就喷洒二遍,直至灭掉害虫为止。喷
洒的农药主要是“敌敌畏”、“敌百虫”、“可湿性六六粉”等。一般一个农场耗用农药在45
吨至80吨。
虽然灭了害虫,但作物生育期受到影响,有的地块绝产,不得不毁种蔬菜及其它早熟作物。
受害庄稼一般都减产2—3成。
九、其他灾害
(一)洪水
嘉荫农场于1956、1958、1959、1961、1972年发生洪水。其中1958年和1959年为特大洪水。
1972年黑龙江水暴涨,8月5日至7日两次出现洪峰,最高水位达99.78米,该场沿江一带一片
汪洋,时间持续两周,受灾农田26万亩,其中18万亩绝产,造成68万元的经济损失。绥棱农场
于1960年8月8日发生山洪,水势凶猛,诺敏河两岸一片汪洋,该场灌渠总干及进水闸门绝大部
分被冲垮,铁路被冲断,森林及0.5万亩小麦被淹(仅抢回225亩小麦、其余全部被冲走)。乌依
尔河水于1966年出槽,洪水涌入和平种畜场,大面积草原被淹,只好高价外买饲草,造成亏损。
(二)低温
1969年和平种畜场春、秋两季,阴雨连绵,促成低温寡照,农作物生长不好,减产574吨。
1975年该场再次出现低温,造成粉种,毁地。1978年初夏,红光农场发生突然降温现象(气
温降至-2.1℃),连续3天,使小麦严重受害,面积达4245亩。
(三)雷灾
1970年5月25日,嘉荫农场六队发生雷击事件。据目击者讲:只见一团大火从天而降,窜
入房屋,电线火光闪烁,令人惊惧。当场击死1名家属,同栋房张宝泉被击成重伤,经抢救无
效,于一周后死亡。1972年7月28日,海伦农场7队发生一起严重雷击事件。当天早晨7点多钟,
天降大雨,雷电交加,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击声,只见离队部一里多地的瓜窝棚起火,当人们
赶到现场,瓜窝棚已被烧毁,棚内有3个姓王的农工同时被雷击死,身体烧焦、萎缩。1名姓安
的农工被雷击伤,送医院抢救后脱险。红光农场还多次发生猪、羊被雷击死,大树被雷击断的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