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学营林 绥化垦区建场初期,没有科学营林经验,结果年年造林不见林。和平种畜场组建10年。累
计造林7万亩,保存面积只剩7千亩。群众说:“春季造一片,夏季剩一半,秋天看不见”。经
验告诉人们,只有科学造林,才能保证造林成林。
一、适地适树良种壮苗
绥化垦区西部3场,根据风沙干旱盐碱地的实地情况,选育了各类杨树品种,如:小黑杨、
小青黑杨、北京杨、小叶杨等。另外,还搭配有榆树、青皮柳、怪柳、枸杞、文冠果等。这
些树种,都属于耐旱、抗风力强、并适宜盐碱地的树种,在这一地带栽植上述品种,取得了较
好效果。东部和北部5场,土地肥沃、气温较低,自然林茂密,各类树木品种齐全。采取就地
取材,在天然林中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培育,如针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种等。由于适地适树,造林
的成活率及保存率,都达到了80%以上。
和平种畜场草原防护林
二、择种定苗
建局以来,管局多次组织人力,外出选调优良树种,进行培育。经过在本地培植后,适合
在本地培育的便保留下来安家落户,如小黑杨、北京杨等优良树种。而八里庄杨、小×美杨、
小×山杨、俄罗斯杨、斯大林工作者杨、少先队杨则是被淘汰的树种。
对在苗床中培育出来的树苗,移植前也要进行选苗,分级定等出苗圃,好苗壮苗可移植上
山,劣苗、弱苗不能上山栽植。
三、精造细管
精造即是提高造林质量,实施造林前先整地。绥棱农场在丘陵漫岗榛柴栎中造林时,利用
一铧犁开沟整地,栽植效果很好,减少了一年抚育期,提高工效5倍多。按规格造林,实行按
苗木分级假植,携带备水苗木罐,采取分片划段,落实责任制,实行三级验收,以保证造林质
量。在保证造林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造林数量,进行了大胆革新。1975年,管局生产处指导
和平种畜场林管站,针对该场风沙干旱的特点,研究采取用五铧犁埋根造林技术,实行机造机
管。1976年一年突破万亩大关。造林后,管护即是首要任务。1977年至1980年,各农牧场陆续
配齐了营林员,认真贯彻总局提出的林木管护制度,采取了林、粮间作措施。认真贯彻执行“
三、二、一、一”4年管护制。即:造林头一年抚育3次;第二年抚育2次;第三年抚育1次;第
四年对部分没有长起来的弱苗再加抚育1次。1980年,嘉荫农场创造了“三长三员”负责制的
管护经验,即:校长负责管好学生;生产队长负责管好职工;家长负责管好子女;放牧员负责
管好牲畜;养路员负责不要损害路边树;驾驶员负责机车不压树。这项责任制的实施,收到了
较良效果,曾在总局林业会议上交流经验,并在全管局推行。
四、改造低价林
绥化垦区共有低价林20万亩。自1975年起,开始进行低价林改造。改造的主要办法是间伐
后,移植幼树。每年间伐木材达3000立方米,多属小径木。对低价林改造必须按照设计、审批、
施工、验收等标准规定,严格要求,认真实施。这项工程,一般由经过训练的专业林业工人
进行。
早期改造的次生林,基本达到了透光,抚育后生长良好。到1984年,又有少部分开始间伐、
抚育的幼树,由于实行窄带造林,出现了原保留带高大,生长迅速,使后改造的人工林处于
被挤压状态之中,透光度不佳,加上没有及时清带,使新改造林生长缓慢。这样的林带多集中
在嘉荫农场,面积达10万亩,占全管局次生林改造面积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