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洪
第三节 防洪
绥化垦区曾经历几次较大的洪水。1962年,嫩江发生了20年仅有的大洪水,洪峰超过坝顶,
威胁着肇源农场的安全。当时由中宣部在这里建立的“五七”干校的统一指挥下,沿江单位
全力以赴参加抗洪,将坝顶又增高1米,拦住洪水。
1984年,黑龙江发生了50年仅有的大洪水,个别处发生管涌,威胁着嘉荫农场的安全,场
防汛指挥部发出紧急号令:全场上下紧急行动护堤抗洪。经过半个月奋战,终于保住了2万亩
土地免遭水害,保证了1500人的生命安全。
1985年8月,连续降雨25天,绥棱农场的降雨量达300毫米,相当全年降雨量的60%,诺敏
河发生了20年仅有的大洪水,冲坏了诺敏河大桥,河北岸的七队耕地全部被淹,居住地的全体
人员搬迁到部队农场临时居住。
自1948年到1985年,37年间发生25次洪水。这里的人们从未间断防洪战斗,共完成防洪堤
66.91公里,土方量108.13万立方米,投资142.32万元,保护耕地达13.17万亩。在防洪中,除
完成正常和临时性的任务,还重点兴建了如下几项工程:
一、嘉荫农场的江堤工程
1972年,兵团时期曾向上级领导部门递交了《黑龙江防洪堤设计任务书》,同年12月得到
批准。1976年5月组织了勘测设计指挥部,负责人王云鹏。同年开始施工。防洪堤总长157公里,
在原堤坝的基础上提高2米,顶宽3米,土方量45万立方米,投资38万元。1978年完工。经绥
化农场管理局验收,质量合格,予以好评。工程效益:保护耕地2.05万亩;保住了年产800万
红砖的砖瓦厂;保护3个居民点,计2000余人;保护房屋面积达1.5万千方米。
二、肇源农场嫩江防洪堤
该堤建于日伪时期,解放后,在省、县两级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年年进行护堤、修堤
工作。肇源农场为防洪堤的修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洪水泛滥期间,农场广大职工、
家属全力以赴,昼夜守护在江堤上。肇源农场嫩江防洪堤总长9.3公里,保护了整个肇源农场
这块封闭式洼地1480家住户,6629口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了7.03万亩耕地不受洪水危害。
三、绥棱农场诺敏河防堤
自1956年到1983年,绥棱农场在场区内诺敏河两岸修筑了3条防洪堤:
(一)四海店防洪堤
1956年,在修建四海店灌区的同时,在诺敏河右岸修建了6公里长的防洪堤,土石方11万
立方米,投资8.8万元。
(二)七队防洪堤
1974年,七队在开荒建点以后,为了保证本队人员生命安全及所开荒地不受洪水侵害,在
诺敏河左岸修建了6.5公里长的防洪堤。总土方量达11.5万立方米,投资10万元。
(三)六队防洪堤
1975年,在诺敏河右岸六队地段上,修筑了5.5公里长的防洪堤。总土方量达10.5万立方
米,投资8万元。
以上3条防洪堤,总长度18公里,土石方33万立方米,投资26.8万元。保护耕地1.2万亩。
四、红光农场扎音河防洪堤
1985年,红光农场在四队,扎音河右岸建4.7公里长的防洪堤,土石方9万立方米,投资6
万元,保护土地面积0.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