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马
第四节 马
马是国营农场初期阶段的重要使役工具。除使役外,还出售役马。因此对马比较重视,有
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饲养员选配懂业务、责任心强的人担任。夜间有警卫,有夜班饲养员,
按规定时间饮水喂草,并有防风遮雨的马棚,每天起圈垫圈,以舍饲为主,饲养以谷草为主。
饲料执行统一标准,每年秋收后同人的口粮、种子(称为三留)一起留足,已形成制度。农场的
马,体大膘肥,经改良的輓马力大,经济效益好,受到社会欢迎。
二、绥化垦区对马的育种工作,始终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绥棱、红光、红色草原、和平
等农牧场,以培育黑龙江輓马为目标;二是安达、嘉荫等农牧场,以培育轻型的轴乘结合马为
目标。红色草原牧场1918年对马进行杂交改良,1950年引用阿尔登、顿河、卡巴金等公马试用
人工授精技术配种,产一代杂交马驹70余匹。1980年引进顿河和沃尔洛夫种公马进行轮替杂交,
1962年在产生二代的基础上进行横交固定。1975年已培育出黑龙江輓马8000多匹。经验收正式
成为我国的一个马匹新品种。
安达畜牧场于1955年引进苏联沃尔洛夫种公马进行杂交,到1963年,发展改良马1000匹,
调给香河农场800匹。以后每年都调出一批。铁力农场是绥化局的鼻疽病马区,1956年检验,
马群感染占马总数的51.8%。1969年至1979年间,死马104匹。从1964年开始,采用人工授精办
法培育健康马。到1979年先后繁育出改良健康马300匹。绥棱农场于1962年引进苏联卡巴金、
顿河、奥尔洛夫种公马,经过多年繁育,到1966年全场普及杂交马。红光农场对马的改良,主
要是阿尔登做种公马,1979年又从红色草原牧场调入黑龙江輓马100匹,全场普及了改良马。
嘉荫农场多年来坚持用顿河、卡巴金等轻型马杂交,达到二代改良马。和平种畜场以培育黑龙
江輓马为重点。用阿尔登种公马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与蒙古马杂交。到1964年有杂交一
代马驹180匹。1965年支援依安县改良马232匹。经过10余年的培育,1974年对370匹未育成幼
驹测定,毛色、体尺、数量等方面,均合规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