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马的防疫

第二节 马的防疫




一、马传贫
1957年绥棱农场检疫马发现马传贫病,检疫124匹,阳性4匹。1962年和平种畜场对852匹
马进行检疫,检出阳性马64匹,阳性率7.51%。1967年该场将患传贫病的127匹马扑杀。同年,
肇源农场一队,1969年铁力农场的一、十七队,1970年安达畜牧场的三队,1973年嘉荫农场的
十七队,绥棱农场的基建队、鹿队,1974年海伦农场的一、九队,相继检出马传贫病马。
马传贫疫病的发生,主要是传染而致。如铁力农场由红色草原牧场调入43匹黑龙江改良传
贫马,引起该场原有马发病,当年死亡12匹,次年又死亡27匹。
马传贫病的流行,给农场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各场对马传贫的防治是重视的,有严格的防
疫制度。1976年开始,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传贫疫苗,对马匹检疫净化后进行接种,并
继续加强常规防治措施。
二、马鼻疽
第一次发生马鼻疽病是1956年在铁力农场。经过阳性检验,病马占检疫马的51.8%。1956
的绥棱农场检疫马930匹,阳性马200匹,阳性率21.15%。1961年红色草原牧场调给铁力鼻疽马
237匹,铁力农场为垦区病马点。1962年和平种畜场检疫马852匹,阳性马265匹,阳性率31.1%。
全局检疫发现最多病马是1965年,检疫马3392匹,阳性马556匹,阳性率16.4%。1966年以后,
加强了对马鼻疽的防治和培育健康马的措施,马鼻疽的广泛流行得到初步控制。部分农场达
到净化水平。安达畜牧场1967年以来,检验多次,已无鼻疽病阳性马。1980年绥棱农场被拔除
马鼻疽病点。1983年全局检疫马1395匹,只检出阳性马13匹,阳性率0.9%。1985年由于牲畜转
入职工户养,多年形成的防疫措施贯彻不利。特别是由农村自由交易购入的马属动物大量增加,
马鼻疽病又开始发生。

1880年以来全局马鼻疽检疫情况
表4—14 (1980—1985年)


三、马焦虫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红色草原牧场、安达畜牧场等地。1962年红色草原牧场五分场,在179匹
放牧马中发病28匹。1967年归绥化局后,该场在三分场的二、七、八队试用国产贝尼尔进行药
物予防试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之后再没有发现此病。安达畜牧场1967年至1975年间,此
病有零星散发,及时采用胎盘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