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草原改良与建设

第三节 草原改良与建设



绥化局各牧场草原退化最严重的时期是70年代。据调查,西部场草原总面积为30万亩。割
草面积13.5万亩,其中轻度退化6.2万亩,中度退化6万亩,重度退化2.5万亩。放牧面积16.5
万亩,其中轻度退化3万亩,中度退化6.5万亩,重度退化7万亩。1981年调查,草原面积减为
26万亩。割草面积10.8万亩,其中轻度退化7.5万亩,中度退化3.3万亩。放牧面积15.2万亩,
其中轻度退化6万亩,中度退化5.1亩,重度退化4.1万亩。
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一是放牧不科学,特别是春天过早放牧;二是利用烧荒改草的方法对
草原破坏严重。和平种畜场1966年采用烧荒改草的地块,草高度变矮,频度变稀,复盖率下降;
三是盲目开荒;四是连年割草,割草与放牧轮番进行,使草无生长时机。
和平种畜场从1972年开始重视草原建设,1976年开始退耕造林,共造林31410亩,其中防
护林15825亩。1979年成立草原工作站,编制25人,1980年增加到76人,提为副科级单位。从
建草站后开始改良草原。1979年改良草原6000亩,1980年改良10663亩。建设电围栏28362亩,
购买草原喷灌机1台,建立国内外优良牧草筛选试验基地72亩。1981年改良草原2100亩,1982
年改草6744亩,到1983年共改草25407亩,建设电围栏5座,共29462亩。
改良草原的措施,主要有浅翻松土更新,重耙松土更新,深松更新,人工播草,以及引种
青贮试验等。在草原改良工作中,国家先后向和平种畜场拨款100万元。1978年以来,草原改
良已完成无性繁殖的浅翻松土更新7445亩,重耙松土更新10000亩,深松更新1425亩,草原施
肥1800亩,播种紫花苜蓿草场160亩。牧草基地建设400亩,草原造林50亩。饲料基地建设方面,
种植了黑豆、饲料西瓜、苏丹草、珍珠粟等优良饲草种子。4年中共收获青贮玉米2000万公
斤。红色草原牧场改草工作量更大,从1957年开始草原改良,播种苜蓿,大麦630亩。1963年
后种草改良1395亩。1976年归绥化局时,共改良草原2780亩。176年至1983年,又改良草原
137700亩。其中耕翻播草68500亩,施肥15000亩,灌水4500亩,其它8025亩。草原建设方面,
1974年以来挖保护沟65000土方,保护草原面积达18000亩。
一、耕翻播种
人工播种,一般在7月中旬播种,3年收获,4年见增效。经测验,草质有明显提高,密度
增加,未改良的羊草密度在30%左右,改良后密度为90%左右。
二、浅翻更新
和平种畜场1980年7月14日用四铧犁浅翻,深度12公分,重、轻杷,铁耢子复式作业,V型
镇压器镇压各1遍,9月份即株高10公分。第二年7月份调查,比未翻草势高,平均高2倍多。
三、深松更新
用无臂四铧犁深松24至27公分。重、轻耙,铁耢子复式作业1遍,镇压器压1遍。深松后用
目观看,毁掉一些草,也耙出一些草根,当年牧草生长不好,但第二年有明显改变,比未深松
的牧草长势高,密度大,第三年增产。
四、重耙松土更新
用缺口重耙耙1遍,杷深8公分到10公分。轻杷、铁耢子复式作业1遍,镇压器压1遍。实施
时一定要按规程作业,既要达到深度,又要少翻出草根。耙的角度要掌握好,耙后灌1次水。
五、草原施肥
施化肥过石、硝铵,也可施厩肥。在翻地耙地时一并进行。

不同改良措施羊草生长对比
表4—17 单位:公斤


六、电围栏
这是封原育草改良草原的一项措施,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技术易掌握,易维修的特点。
经过几年使用,对牲畜管理方便,对草原复壮效果好。过去放牧也搞过轮牧,因为对牧畜很
难控制界线,效果达不到预想目的。使用电围栏后,放牧科学,草原得到复壮。



和平种畜场屯围栏

七、改草适应筛选实验
和平种畜场于1980年进行了国内优良改草适应性筛选试验。共引进牧草106种,其中豆科55
种,禾木科51种;饲料作物22种,其中豆科9种,禾木科8种;葫芦科3种;葵科1种;施花科1
种。豆科共引进5科128种。上述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

牧草观察、筛选结果表
表4—18 单位:公斤


续表4—18


饲料作物观察筛选结果
表4—19


和平种畜场对草原野草进行了考察,取得很好成绩。一是查清了野草的种类数量;二是鉴
别了有毒有害植物;三是化验了牧草的营养成分。
和平种畜场有天然野生植物240种,其中有毒植物17种,有害植物5种。有毒有害植物对牲
畜危害很大。特别是毒草,羊吃后口出白沫,严重的抢救不及时便死亡。放牧人员对有毒有害
植物都能识别,改良后的草原已很少发现有毒、有害植物。

有毒有害植物统计表
表4—20


续表4—20


主要牧草营养成分化验
表4—21


续表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