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对天然优良饲草——羊草的培植 羊草也叫碱草,耐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喜湿、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品质好、营养
丰富、产草量高、分布广。除长期积水、高燥的漫岗顶部和重盐碱化地区外,皆可生长。羊草
是松嫩平原草场的主要建群种。70年代以来,退化严重。牧场十分重视羊草的改良工作。
一、试验基本条件
和平种畜场于1979年7月16日至26日,在该场刘家屯选择2752亩草场作为试验基地。试地
位于东经124°22′,北纬46°06′。海拔131.5米至134.5米。南高北低,二级起伏。土壤为
粟钙土和盐碱土。靠天然降水。
年平均气温3.2℃,10年内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36.5℃。平均年降水量475毫米。
10月至翌年5月水不足50毫米,降雨多集中7月至9月份。年蒸发量1749.5毫米,大风日20天以
上,集中在春季。始霜期9月24日,终霜期5月6日至14日。
试地属草甸草原类,羊草+杂类草型草场。更新前是遗弃过的牧地,植物群落的组成,除
羊草外,还有稳子草、野谷草、贝加尔针、多茎野豌豆、胡枝子、蒿类蒿草等,近百种。覆盖
度20%至30%,羊草群体高度40厘米左右。草场产量为亩产鲜草120公斤至150公斤。
二、试验方法
用机引四铧犁浅翻8厘米至12厘米,翻后用重、轻耙复式作业1遍。翌年4月27日至5月2日,
用铁耢子拖1遍,V型镇压器压1遍。
三、试验结果
(一)浅翻对羊草数量、质量性状变化的影响
浅翻对羊草数量、质量性状变化的影响。见表4-22
羊草数量性状及质量性状变异分析
表4—22
(二)浅翻对羊草根茎的影响
羊草的繁殖主要是靠无性繁殖。羊草在群落中能否占绝对优势,主要取决于羊草纵横交错
的地下根茎。浅翻后,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为羊草根茎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如上表第二年
羊草根茎数,根茎长基本相同,但预备芽却是原植被的8倍多。
(三)浅翻对产量的影响
浅翻当年再生羊草,出土枯黄,株高仅20厘米左右。平方米株植80株至100株,产量不高。
第二年开始见效。第三年因气候影响不明显。第四年平均亩产鲜草469.25公斤,比原植被279.8
公斤,增长199.7%。试验结果表明,浅翻后单位面积的载畜量是原来的3倍以上。
(四)浅翻对明暗碱斑的影响
浅翻后明碱斑上升。第一年由20%上升到30%至40%。但由于浅翻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
为虎尾草、碱蓬等耐碱植物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这对固沙改土有好处,为优良牧草侵入有利。
但第二年后明碱面积急剧下降,羊草已穿越虎尾草和碱蓬圈,向碱班中心侵入。第四年调查,
明碱斑接近零,羊草侵占面积占碱斑面积的四分之一。裸碱斑上有羊草,平均每平方米20株至
3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