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养殖捕捞
第三节 养殖捕捞
60年代后期,各场开始利用场间水泡、池塘人工养鱼。开始由于不懂技术,生产水平很低。
鱼苗从外地买,甚至用飞机从南方购入,成活率很低。多年养鱼,经济效益不佳,养鱼事业
发展不快,没有形成规模。
在水产领导体制上多次变动,归过商业、工业、多种经营,又归畜牧处。是其发展不快的
主要原因之一。
70年代后,农场对养鱼开始重视。肇源农场用总局投资的49万元,建鱼种池153亩,成鱼
池697亩,越冬池60亩,改进放养场1800亩。红光、绥棱、铁力农场相继修建养鱼池。全局人
工养鱼池水面达3076亩。每年放养鱼50万尾左右,产鱼5万公斤。1985年养鱼水面发展到6243
亩,放养鱼苗107万尾。捕捞鱼8.3万公斤,其中肇源农场5.3万公斤。使养鱼技术得到很大提
高,实现饲料多样化,有的制成颗粒型多种成分的饲料,鱼生长快,由每亩水面平均产鱼100
公斤左右,达到15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