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搜集、接收旧机具

第一节 搜集、接收旧机具



1950年,肇源农场接收了一批苏式旧农具:畜力双轮双铧犁5台、畜力十行播种机9台、畜
力摇臂收割机4台、脱谷机1台、畜力牵引钉齿粑、镇压器等。
1951年冬,红光农场接收了苏制旧机具MCLLOO型脱谷机1台,只有机械,没有拖带动力。
后来,从海伦县(现海伦市)亚麻厂找到1台报废日本产“木街儿”火油机,工人们用7天时间把
它修好,运回农场。为了使机械能按期投产,工人们仅用9个日夜就完成了边安装、边盖厂房
的任务。试车时发现转数达不到要求,又修了7天,终于使这台“老爷机”达到了作业状态,
当年脱小麦4200亩。
1952年,红光农场又接收了日本扔掉的“万国”拖拉机1台,没有拖挂农具,场长赵日奎
到省开会,要回德国产四铧犁1台,沈阳产重耙1台。同年该场还接收了一批苏式旧农具,有马
拉十行播种机4台、马拉双轮双铧犁16台、马拉摇臂收割机1台、马拉转臂收割机4台。
1953年,红光农场从海伦县孤儿院搜集到1台报废的苏制25马力蒸气锅拖机,修好试运成
功,代替了日本产“木街儿”火油机,没有燃料用麻籽饼代替,同年肇源农场接收了从查哈阳
农场调进的苏式讷齐链轨拖拉机5台,苏制牵引式联合收割机1台。
以上所述,就是建场初期农业机械化的雏形。在这个搜集和接收旧农机具阶段,由于机、
具不能合理配套,旧而破烂不堪,有的接近报废,1台拖拉机只能拉1台耙,1个班次仅翻30—45
亩地,耗油却高达70到8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