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批量引进先进机械

第四节 批量引进先进机械



国产机具优越性的充分显示,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深
刻含意。
1972年,从东部农垦兵团六师调到绥化农垦分局担任局长的娄锡钧,在分局召开第一次农
场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农业生产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并充分强调了:“发挥现有
机械效率不是终点,真正实现农业机械化,才是我们应当积极努力奋斗的目的和方向。”这次
会议,使那些忽视农业机械的错误思想得到纠正,过去被破坏的各项农机规章制度,重新建立
起来。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国产农机具虽然有较多的优越性,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机
械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于是,想引进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机械。
1976年,铁力农场从东德引进E一512联合收割机5台,为绥化垦区农业机械化向新阶段发
展,开了个好头。
1977年,嘉荫、海伦、绥棱、红光农场,第二批从东德引进E一512联合收割机20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鼓舞了人们的情绪,活跃了人们
的思想,尽早提高垦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引进国外农机的先进技
术和设备是必由之路。
1981年,铁力、绥棱、海伦、红光农场先后引进了东德E一516联合收割机。
1982年,绥棱农场已有东德E一512联合收割机36台,东德E一516联合收割机1台。全场14
个生产队,平均每个生产队有2.64台引进机械。
1983年,嘉荫农场引进最先进的丹麦喷雾机5台。
到1985年,全管局先后引进东德E一512、E一516,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谷物联合收割机206
台,从捷克引进“热特一65‘’轮式拖拉机15台,从东德引进“前进一323型”大马力轮式拖
拉机2台。
实践证明,引进先进的国外农业机械,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适应性强,工作效率高,作
业质量好,机械结构坚实,可靠性强,故障较小,驾驶舒适,减轻体力。
先进农机具的引进,使农机具得到更新换代,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同时,向人们展
示了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广阔前途及其美好的未来。

历年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一)
表5—1 (1953—1985年)


续表5—1


历年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二)
表5—1 (1953—1985年)


续表5—1


续表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