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生
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生
1954年开始,绥化垦区才陆续进来大中专毕业生,有的是分配来的,有的是工作需要调来
的。
1951年,肇源农场从北安农机校、鹤立农机校分配来少数中专毕业生。
1955年,从王岗农机校、鹤立农机校、赵光农机校分配来一批中专毕业生。省农垦厅又从
北京农机学院进修班分配部分学员来到绥化垦区。同年9月,东北农学院附设农业机械上学校
毕业的于化行,分配到肇源农场工作。
这些早期分配到绥化垦区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多数在农场担任农机技术员,成为农机战线
的骨干。
60年代,成批分配到绥化垦区的毕业生有两次。1961年从宝清农机校、黑河农机校分配毕
业生132人。同年8月,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院分配来的大学本科毕业生2名、中专毕业生10
名。这两批毕业生都由嘉荫农场接收。1954年到1961年,分配到绥化垦区大中专毕业生达200
人。1966年,“文十七大革命”开始,农机战线的骨干力量,大多数被打倒“靠边站”,有的
连机车车长的权也给夺了。这些“靠边站”的人中多数是大中专毕业生,戴在他们头上的帽子
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臭知识分子”,“走白专道路的修正主义者”。
1965年到1975年,也有少数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绥化垦区,但远远满足不了农机事业发展
的需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一批被调离农机队伍的科技人
员相继归队。这些人员中,50年代毕业的大中专生占有较大比例。
1979年开始,新一代大中专毕业生又陆续分配到绥化垦区,其中一部分充实到农机队伍,
1985年末,全局农机队伍共有大中专毕业生54名,占农机技术人员总数的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