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培训青年机各工人

第四节 培训青年机各工人



青年机务工人,是各时期机务队伍的主体。绥化垦区在发展的各历史阶段,都进行了对青
年机务工人的培训工作。
1953年,肇源农场培训了第一批青年机务工人。当时机务队伍的专业水平很低,甚至连犁
的调整方法也不掌握。对五铧犁的偏牵引问题解决不了,机车拉不动就将五铧犁改成三铧犁。
红光农场自1951年开始进农机具,到1959年,机务队伍只发展到20人。因为技术水平低,无法
办培训班,造成机务队伍迟迟扩大不了。
1955年,各农场采取多种渠道,加紧机务培训,如选拔优秀人员到农机院校深造,参加省
农垦厅在友谊农场举办的农机训练班。加上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垦区,给培训工作带来了方便条
件。同年12月,铁力农场在“三屯”举办了本场为期3个月的机务培训班,参加培训的130名青
年学员,都是从各开荒点抽选出来的,其中有农建二师转业战士,有支边青年,有本地青年。
1957年,部分农场开始坚持常年办班,配备专职教师。一方面培训青年机务学员,充实机
务队伍,另一方面对现有机务人员进行轮训。
1958年,肇源农场成立技工校,培养本场青年机务工人,并为周围社队代培机务学员。当
年由该校毕业50名学员,充实到机务队伍。同时,轮训298人次的机务人员。同年,铁力农场
培训青年机务学员,轮训机务队工人,共395人次。
1959年至1965年,其他各农牧场开始培训本场青年学员,不断补充机务队伍。1963年,红
光农场一次培训了40名本场青年,编制在机务队中。
1966年到1969年,“文化大革命”影响了对青年机务学员的培训,机务队伍一派混乱。
从1968年知识青年来垦区开始,各农场陆续培养一部分知识青年加入机务行列。到1978年,
各场机务队伍中的知识青年占30%以上。
1978年,知识青年返城,造成机务人员大量流失,有车无人开。管局发出紧急动员令,让
老机务战士重返农机第一线。同时,各场都开始举办机务学员突击培训班,一大批本地青年被
吸收为机务学员。
1979年到1985年,各场十分重视机务培训,每年都要向机务队伍输送新生力量。
培训青年机务工人是垦区农机事业发展建设中的长远大计。这条宝贵经验,是在30余年的
挫折和教训中获取的。1979年,已经把培训青年机务工人作为一项制度执行。各场每年对此项
工作都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组织领导,还要有经费保证。具体培训,开始时,由各农
场统一落实。发展到后期,由于各生产队技术力量不断增强,也开始承担培训青年机务工人的
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