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机务人员训练
第五节 机务人员训练
绥化垦区最早进行机务人员训练是从1957年开始的。部分农场举办常年训练班,配备专职
教员;对所有机务人员进行定期轮训。绥棱农场自1957年开始,每年冬季对全场机务人员进行
轮训30天到60天。训练内容主要是系统学习机务技术理论。
1958年,肇源农场成立技工校,每年利用冬季检修机车期间,对全场所有机务人员,普遍
进行一次机务训练。学习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同时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采取课堂教授
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各场除集中训练外,还采取了在分散作业期间实地训练的方法,就是以师带徒、互帮互学。
这种学习方式,起到了课堂上所起不到的作用。实际操作,等于把课堂所学理论进一步深化;
以师带徒,则弥补了教员单一教学上的不足;互帮互学,则起到了讨论、消化、纠正错误的
理解,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
1966年,“文化大革命”打乱了机务人员训练的正常秩序,使之处于停顿状态。
1972年,绥化农垦分局成立。1973年,分局在肇源农场举办首期拖拉机车长训练班。学习
政治、业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了车长们的业务、技术、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
分局带头办训练班,使各农场荒废多年的机务人员训练工作,又重新恢复起来。
1977年,从国外引进的农机具进入各农场,农机标准化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农机人员的培
训显得更加重要。管局要求各场:加强对农机队伍的训练,要形成制度。并下达了农机人员训
练大纲。要求农机管理干部达到“三熟悉”,即:熟悉有关党对农机工作的政策、要求及指导
方针;熟悉农业耕作、栽培措施;熟悉农机管理业务。要求每个农机工人达到“三懂四会”:
三懂是,懂机械构造和原理、懂机械的使用和调整,懂农业技术各项要求;四会是,会保养、
会操作、会调整、会排除故障。大纲中要求,要层层办培训班,即:管局办机务队长培训班,
各场办机务车长、驾驶员培训班,生产队办学员培训班。对引进机械的驾驶操作,要求做到:
机械未到,培训先行。1977年冬到1978年春,管局举办了生产队机务副队长培训班。各农场都
举办了机务车长、驾驶员培训班。各生产队对机务学员普遍轮训1次。全局共培训各层次机务
人员2017人次。
1980年,管局对农垦部颁发的《国营农场机务规章》进行了深入贯彻落实。各场对进一步
办好机务人员训练班更加重视。同年,铁力农场办起了常年训练班,农场配专职干部抓这项工
作,按农时季节,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培训机务人员。每期学习3个月,系统学习农业机械的构
造与原理,农机规章制度及农业生产知识。训练班由大专院校毕业分配来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
有丰富机务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铁力农场的这一做法,对提高机务人员素质,加强机务标准
化作业,收到了显著效果。管局宣传并推广了铁力农场的典型经验。其它各场根据本场的实际
情况,开始举办各种形式的机务人员培训班。
1980年到1985年,全局共举办各层次的机务人员培训班578期,参加培训的人员达14631人
次。平均每个机务人员参加培训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