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章 农机管理

第四章 农机管理



绥化垦区的农机管理走过了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曲折路程。在管理体制上,从不健全到
健全;在管理制度上,从摸索管理到比较成熟的管理;在标准化作业上,从无章可循到有明确
规则;在库房建设上,从因陋就简到砖瓦化结构;在农机修理上,从小烘炉到修造厂;在农机
保养上,从简单清理注油到系统维护。
在农机管理不完善时期,有许多沉痛的教训。肇源农场建场初期,由于对农机管理不严,
农机人员素质低,机务事故频繁发生,1955年,3台“德特”炸裂缸盖5起;曲轴损坏两根;5
台“热特”烧坏调节器6个;二队C一6康拜因,因安装失误,一次打坏齿轮6个。1962年,绥棱
农场四队发电厂旷工赵联,在修理电机时不切断电源,加上厂房设备条件差,被拌倒后绞在地
杆上死亡。“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机管理体制被破坏,管理制度被取消,出现机务作业无计
划,管理无制度,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工效低、费用高、浪费较大,机车故障多,农机
具损坏严工,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损失。
许多经验教训使这里的人们认识到:农机事业的每一个成功或失败,无不与农机管理的好
坏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对农机的管理,成为发展农机事业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