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自1955年肇源农场制定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机务规章》问世以后,到1972年海伦农场颁
发《机务管理暂行规定》,这期间对农机管理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标准化问题,但在对农机实施
的各种各样的管理规则和要求,都为实行农机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1973年,嘉荫农场从抓田间标准作业入手,逐渐建立田间标准作业制度,发展到制定田间
标准作业方案,培养了田间标准作业手。在全场宣传标准作业的好处,提出“向标准化要粮”
的口号,掀起自上而下抓标准化作业的高潮。
1978年,根据总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绥化垦区积极开展了机务管理标准化活动。当时所
提出的口号是“向标准化要粮”。全局机务战线广泛开展学习《国营农场机务规章及规程》,
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技术保养,油料管理,三库一场建设,常年维修及单车核算
等项规定,落实了实施方案。
通过开展机务管理标准化活动,各场对农机管理的要求高了,制度严了。每年各场都要定
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定标会,如整地定标会,麦播定标会,大田播种定标会等。还要召开各种现
场会,如三库一场建设、机车检修、单车核算及技术档案建设等现场会。
农机管理标准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农机事业的迅速发展。农机人员素质和农机作业水平
有了较大提高,农机具的技术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机三库一场基本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在开展农机管理标准化活动中,管局曾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到基层进行督促、检查、
评比。1981年,铁力农场被总局首批评定为“农机管理标准化农场”。1982年,嘉荫、绥棱、
海伦、肇源农场被总局第二批评定为“农机管理标准化农场。”总局奖给每场一台“沈阳一130”
型客货两用车,以作为检查实施农机标准化的专用车。
此期间,管局评定了一批实现农机管理标准化的生产队,各场评定了一批实现管理标准化
的车组。
大办家庭农场,农机具转让到户,使农机管理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行政指挥型逐步
向技术服务型转化。在新形势下,必须探索农机管理的新方法。由于正处于探索之中,没有成
熟经验,使农机管理工作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致使一度出现农机具技术状态急剧下降的状况,
农机基础建设失调,专项基金挪作他用等现象纷纷发生。后期,对家庭农场进行了相应的调
整、理顺,使农机管理有了初步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