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场库建设
第四节 场库建设
绥化垦区各农场组建初期,对于农机具场库建设无暇顾及,农机修理保养条件极差。肇源
农场自1948年建场,一直到1954年,仅在场部有1处利用旧仓库改造成的简易修理所。该所房
屋举架低,光线暗,冬季检修时室内煤烟、油气混杂,条件十分艰苦。红光农场自1948年组建,
到1962年仅有一处烘炉房,只能放置简单的修理工具。绥棱农场自1955年组建到1957年,也
只是在加工厂院内盖了一栋临时性简易修理间。铁力农场场部在铁力县北山,1955年刚组建时,
在铁力县找了一家不用的旧房子做机务修理所。嘉荫农场1964年组建,到1966年冬检修机车,
还得在外面搭临时帐蓬。至于油料库、保养间、零件库更无从谈起。使用油料没有专用容器,
只能放在大油桶里露天保管。冬季用油常常发生凝固现象,只好用火烤,十分危险。没有保
养间,只能露天修理、保养、停放,风吹雨淋,严重侵蚀机件;有时还丢失机车零件。特别是
冬季,经常发生水箱被冻坏的现象,有时机车被冻坏,要等到来年开化以后,才能进行修理。
由于没有修理厂房、保养库和油料库等基本农机建设设施,机车发生故障往往得不到及时
妥善的修理、保养,有稍微严重一点的故障,场内无法修理,外出修理浪费极大。因此,建立
农机基础设施就成为各农场迫切的任务。
1955年,肇源、海伦农场盖起主修厂房。1956年,铁力农场建起修理厂,盖主修厂房2400
平方米,其中大修车间900平方米,车工车间500平方米,翻砂车间400平方米,热处理车间300
平方米,磨床车间300平方米。
1958年,绥棱农场盖起了3100平方米的修理厂房。1960年,肇源农场狠抓了农机基础建设:
各生产队建起了保养间、油料库、零件库等。1963年,红光农场建起修造厂,盖起主修厂房。
1964年,绥棱农场加盖了500平方米的机修车间。1967年,嘉荫、和平、安达农牧场,陆续
盖起修理厂房。
70年代,各农场生产队陆续建起了保养库、油料库、零件库、停放场等设施。
1978年,总局开展了“农机管理标准化活动”,促进了“三库一场”建设。同年,肇源农
场盖起机械加工车间厂房。1979年,该场在生产队重新修整并加盖保养库、油料库、零件库。
1982年:嘉荫农场建起17个农具场、面积达13.57万平方米,17栋保养库,16栋零件库。
1985年,全局共有农机修造厂房23栋,面积1578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