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海伦农场实验站

第四节 海伦农场实验站



海伦农场实验站,始建于1972年。组建初期称良种队。从三分场调知识青年70余人,从各
分场调技术工人70余名,管理干部10人,共有职工159人。耕地4365亩,林地3148亩,果园125
亩,苗圃450亩,草地30亩。建队的主要任务是:引种,优良种子的选育、繁育,推广和加快
品种更换。科研试验项目由生产科下达给良种队农业科研室。
1972年至1974年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引种、品种区域、老品种提纯、复壮,小麦、大豆、玉
米杂交育种等项工作。
1974年初,良种队改称实验站。职工75名。播种3760亩,平均亩产121.5公斤,盈利1.31
万元。主要科研项目有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化肥的合理应用,小麦、大豆、玉米杂交育种等。
1979年至1981年,主要科研项目有小麦、大豆、玉米引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化学肥
料(N、p、K)合理使用,耕作及栽培技术试验,植物保护措施,微量元素及植物生长调解剂的
应用。
1982年广实验站在10年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是:
繁育推广的新品种有:小麦克全、克坚、克丰1号、克旱6号、克旱8号、克丰2号等15份;
大豆黑河104、黑河3号、黑交6510一1、红丰3号等10份;玉米(交种)北玉5号等2份;谷子高杆
黄砂1份;马铃薯克新2号、克新3号2份。
各年度为农场供应的种子量:1975年至1979年,小麦100一1200吨,大豆在30—40吨,玉
米10—35吨,谷子2—3吨,马铃薯10吨。1980年至1982年,实验站60—70%的产品是种籽,小
麦150至250吨,大豆100一120吨,玉米10—20吨,谷子2吨。
1983年至1985年,拥有东方红链轨拖拉机两台,牵引与自走式康拜因各1台,小型车1台,
小四轮车1台,扬场机1台。各种农机具基本达到配套。科研的主要课题是引进优良品种,进行
高倍繁殖试验。结合生产实际还进行了肥料正交试验,做法是:在不同的土地条件下,不同品
种,不同密度,施用不同肥料。试验取得良好成果,推广到全场。在作物高产试验方面,也取
得成绩,即1亩大豆地,创造各种生长的优越条件,产250公斤,比同期一般条件下生长的大豆
单产增收1倍以上。
实验站在科研试验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几个项目是:《药剂拌种防治大豆垂枯病、潜根蝇的
试验》;《大豆攻关亩产500斤实验方案》;《地公磷防治大豆潜根蝇试验》;《小麦施钾肥
增产》、《钼肥根外追肥增产》、《玉米叶面喷洒锌肥试验》;《枯草多、Np一55、SL—236
三种禾本科杀草剂的叶面处理试验》;《大豆秋施尿素增产试验》、《大豆苗后化学除草试验》;
《大豆苗带化学除草》;《小麦因土施肥》;《小麦播后苗前追肥》、《小麦施微量元素
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