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建与发展
第一节 组建与发展
1976年末,绥化农场管理局科研所正式成立。第一任党委书记兼所长是李文启。科研所总
的组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科研试验区;另一部分是直属生产队。科研所下设生产组、政工组、
办公室。全所共有职工240名,其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科研技术人员10名。土地6750
亩。主要机械有:链轨拖拉机3台;自走康拜因1台;牵引康拜因2台;胶轮拖拉机1台;各种
配套农机具30台件。
所内建有学校1所(附设初中班)。1977年,附设高中班。
1979年,肖玉秀任所长。科研试验区逐渐扩大,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建立了化验室,购置
了常规的化验设备。建立了气象中心站,购买了气象色谱仪。农业机械增加自走康拜因1台,
牵引康拜因1台,胶轮拖拉机1台,汽车1台。各种配套农机具也有更新和增加。科研技术人员
增加到14人。
1982年,科研所所部迁址到铁力县王杨火车站地区。所辖良种队仍在原地址。所部所在地、
由铁力农场拨给土地219亩。从原良种队调入职工33名。科研技术人员增加到16人,并调整
了部分骨干力量,使科研力量得到很大加强。
到1985年,科研技术人员已有20人,其中,农艺师2名,助理农艺师6名,技术员12名。科
研辅助人员20名。所部总有人员50人。
科研所组建以来,由于科学种田,耕地平坦,土壤肥沃,王杨灌区的1支水系流经其良种
队,使80%的耕地得到灌溉,年年经营盈利,每年上交利润10万元。从中提取科研事业费6万元,
保证了科研事业的需要和发展。
自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科研所良种队办起了家庭农场。在以种植业为主的承包同时,出
现了养殖业承包户,小型加工业承包户,运输业承包户,以及理发、缝纫、托儿、食堂、小卖
店等服务性行业的承包户。使全队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新局面,生产形势越来越好,经济效
益越来越高。